上周六,保监会发出购买香港保险的风险提示,从合法性、维权难度、收益保证等方面警示风险。可是保费低、保障范围广、投资收益高,理赔领的是美金,这一连串“看上去很美”的优势,让不少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成了一种集体冲动。从开店的老板,到宝妈宝爸,再到上班的白领,记者身边聊起香港保险的人也越来越多,亲自赴港买保险的人也不在少数。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内地访客赴港新造保单保费为316亿元,占全年保险业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1309亿元)的24.2%,把大众赴港买化妆品、奢侈品的消费力,一股脑转化为购买保险的狂热。
但是,香港的保险是否就真的更“香”呢?是不是适合所有人?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保险界人士,有代理香港保险的中介公司,有在香港设有保险经纪分支机构的财富管理公司,也有内地保险公司业务经理和行业监管部门,为你揭开香港保险的神秘面纱。香港保百余种重疾
内地仅保四五十种
保障范围
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香港保险,记者联系上了一家在上海做香港保险中介服务的顾问李先生,他表示公司持有保监会颁发的保险经纪牌照,所在公司与内地和香港超过70家保险公司都建立有合作关系,其中就包括内地投保人比较热衷的英国保诚、美国友邦、加拿大宏利等在香港展业的国际保险巨头。
通过李先生的介绍,可以知道,内地客户到香港购买最多的就是重疾保险,一般看中的是这类险种价格便宜保额高,保障的疾病种类多。“举例说,内地的重疾险,保四五十种重疾算很多了,但香港的可以保障100多种重大疾病。”不仅如此,李先生说,香港的重疾险能保障一些内地保险产品不保的疾病,如脑中风、失聪、失明和因输血或职业而感染的艾滋病等。
李先生进一步强调说,香港重疾险的理赔标准相比内地宽松,例如中风,香港的保险公司1个月就可以赔付。“在用药方面,香港保险没有社保用药的限制,只要是医生开的药都能报销,体检保额也比内地要高很多。”李先生补充说,香港保险可以覆盖全世界任何地方,无论是旅游、出差,还是留学,而内地目前医疗类保险,还存在属地赔偿的限制。
听专家说
险种多寡不是重点
高发病种才是关键
开展香港保险代销业务的宜信财富华中区总经理陈果表示,尽管从重疾险保障险种的数量上看,香港保险似乎更具优势,但是追溯历史理赔数据,可以发现,癌症、心梗、脑梗这三样重大疾病几乎占据了重疾理赔的八九成以上,“多出来的100种疾病患病几率极低,如感染埃博拉病毒、H3N9病毒”。
在保险专家看来,重疾保险的保障最重要的是看是否涵盖了理赔排名前几位的疾病如恶性肿瘤、心梗等。
香港保费比内地低可以便宜三成左右
性价比
上个月,在汉口做生意的周老板停交了自己的社保,到香港买了重疾险。他给记者展示了一份他比较香港和内地保险的价格对照图表,同样是33岁男性、20年缴费,保额10万美金,内地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保费超过21000元,而香港一家国际保险巨头的保费折合人民币约为16000元,大概便宜了5000元,达三成左右。
为何香港保险的保费更便宜?专家解释称,香港人的平均寿命长,因此保费就便宜。再加上香港保险业发展历史悠久,世界顶尖保险公司均在香港设立公司,市场化程度高,竞争非常激烈,价格相对更便宜。
听专家说
香港投保成本高理赔也会更严格
针对内地居民看中香港保险“便宜”这一点,陈果提醒说,如果投保人买的保险额度高,可以从性价比的角度去比较两地保险,但如果保额并不高,则香港保险价格便宜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得很明显,毕竟买香港保险还需要去香港投保,承担往返的差旅费用,后期理赔的,还需寄送相关资料,理赔周期也会更长。包括香港保险理赔时会赔付美元,如果治病急需用钱,还会增加换汇等手续。
由于价格便宜,香港保险在理赔上,相对较严格。一位代销香港保险的保险经纪人说,香港保险公司并非外界传言的严进宽出,而是严进严出,即一旦香港保险公司发现客户没有如实告知,一定会拒绝理赔,并且在“非标准体”投保上会更为严格,“加费、拒保、列出更多免除责任也是常有的事。”今年3月份,一位武汉的客户就因为体重过胖而被香港的保险公司要求加费。“从理赔角度看,在香港购买保险还会面临分支机构撤销的风险。”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经理易阳表示,自己的一位朋友曾经在香港购买保险,几年后被告知该保险公司地址搬迁至某个太平洋的岛国,如果理赔需要到新地址进行,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和不确定性。“而在内地,保监会批准的合法保险机构是不允许破产的。”
香港分红险预期9%内地收益仅4%左右
年化收益率
除了价格低,收益高也被认为是香港保险受追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根据上述那位香港保险经纪代理李先生的介绍,“现在在香港保诚开单的九成都是内地居民,而买的险种八成都是隽升。”
这到底是一款怎样的产品?带着好奇心,记者仔细阅读了李先生发来的一份保险计划书。保险公司是英国保诚,产品则是卖得最火的隽升。以一岁女孩投保为例,假设每年投1万美元5年缴足5万美元,三岁时,女孩开始领钱,每年领1200美元,到60岁时,领取了6.84万美元,而如果不提取的话,20年后,她的保单现金价值已达到12万美元,如果到65岁,现金价值将近299万美元,80岁时,则达到929万美元,一百岁时,则为2288万美元。重要的是,从演示的现金价值表来看,在第10年时,保单已经回本。
而内地分红保险在演算收益时受到保监会约束,需按照高(6%)、中(4.5%)、低(2.5%)三档演示。而记者查阅几家大保险公司近年来的分红险发现,收益多在4%左右。
听专家说
复利神话有风险汇率走势难确定
保险如何可以做到从5万到上千万的增值,这就要归功于复利神话了。由于香港没有像内地保监会一样,对分红保险的投资收益率做出演算规定,必须按照高中低三档演算。香港保险更多的是按照8%、9%的年化收益率来进行演算,如果投资时间长,形成复利的雪球效应,自然会产生很高的回报。
对于香港保险的高利率,易阳表示:“这并不代表往后的每一年,公司都能取得如此好的分红业绩,如果一旦遇上金融风暴,或者投资失误,就会蒙受巨额的损失,也就无法实现演算表里的投保收益。”“至于有汇率风险顾虑的客户就不要考虑香港保险了,因为汇率走势会存在不确定性,有升也有降,有风险也有收益。”陈果提醒说。
释疑
到底谁适合去香港买保险?
“在综合考量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势以外,不少内地居民去香港买保险,还有更为隐蔽的原因。”陈果说,香港保险具有合法的避税避债功能。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公司老板承担了巨额的债务,但他只要在香港购买一份高额保单,将受益人设为家属,则即使在保单存续期内,公司破产,这部分保险资产也不会被用于偿还债务。
总体来说,到底哪些人群适合去香港买保险呢?陈果总结如下:首先,身体健康的“标准体”比较适合去香港购买重疾保险,能够充分享受“性价比高”这一优势;其次,经常来往两地的、能承受不便捷性的人群;再者如有美金刚需、移民倾向的人群,以及有特殊需求(避债避税、婚姻风险),未来有设立家族信托打算的家庭,可以考虑购买香港保险。反之,那些爱抽烟、动过手术有过病史的人群则无需费周折至香港买保险。
提醒
居民在内地投保香港保单
属地下保单不受法律保护
面对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的热情,保监会坐不住了,上周六在官网挂出购买香港保险的风险提示。
保监会提到,如果居民在内地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若内地居民远赴香港购买,维权难度较大,一是诉讼成本高,二是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只能裁决100万港币以内的纠纷和矛盾。
保监会特别提到,香港保险市场并未对演示红利做出明确要求,容易产生误导。并且香港保单由于使用繁体字,在表述方式上与内地有所不同,投保人需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避免因为条款理解差异而引发合同纠纷。
保监会表示,对于分红险而言,保底利率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