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所以一种制度的出台,也必然带有两面性。就比如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虽然提高了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但是同时也不免让人产生对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局面的担忧。
如今,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实施一周年,银行存款保持平稳增长,大、中、小银行存款格局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1月20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4.6万亿元,较2015年4月末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1%。从各地的持续监测情况看,未发生存款从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集中的情形。
然而对大家来说,好像并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受影响的只是那些高净值客户。如果你的存款没有超过50万,那么存款保险制度压根就与你无关。根据存款保险制度,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所以对于小储户来说,无论把钱存在哪里都是有保障的。50万的偿付限额,已经能够覆盖99.5%以上的存款人,并为其提供100%的全额保障。
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下,即使个别小存款银行发生了被接管、被撤销或者破产的情况,一般也是先动用存款保险基金,支持其他合格的金融机构对出现问题的存款银行进行“接盘”,收购或者承担其业务、资产、负债,这样存款人的存款将转移到其他银行,继续得到全面保障。确实无法由其他银行收购、承接的,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会按照最高偿付限额直接偿付被保险存款。
对于高净值客户来说,出于风险考虑转移一部分存款到其他银行,给存款“搬家”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存款之外,那些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银行代销的保险、基金、信托等产品,以及投资者在银行证券托管账户中的钱,将不计入存款保险之列。
当然存款保险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为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进行背书,为其破产后的资产清偿做好准备。当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存款保险机构可以通过资金支持帮助银行摆脱困境,从而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运作。加之存款保险赔付限额覆盖绝大部分银行账户,所以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但同时,我们也不免有些担心,传统四大行因为自身体量足够大,自然应者如云,而其他行则有可能因为所处的弱势地位而变得更弱。还好运行一年的数据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明确了对投资人的保护,但同时也让大家开始认识到银行也不保险了,也有倒闭的可能。而且,客观上起到了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的作用。虽然增强了中小银行的信用和竞争力,但是也给了大型银行以压力。诚然16家上市银行根基深厚,但中小型商业银行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在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周期环境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依旧高于大型银行。在有良好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公众不妨适当配置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配合大银行的储蓄,组合进行,也就是所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要根据自身对流动性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设置,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不过话说回来,我国今后会不会有银行倒闭,会有多少银行面临倒闭破产,这个谁也不敢确定,所以对于高净值客户来说,既不可掉以轻心,也没必要草木皆兵,要始终保持理性,客观看待投资理财这件事;对于离存款50万还很遥远的普罗大众而言,当务之急还是提高收入,存款搬家的问题就不用操心了。(文/紫月 图/网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