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险新政打通保险资金境内外投资的“任督二脉”后,保险机构已然成了各类要素市场的主力军。然而,资金收益提升的同时,信息披露却相对缺失,一些诸如利益输送等投资风险也开始增加。对此,一张针对保险投资业务内控的监管大网正在悄然收紧。
记者日前获悉,保监会拟开展保险机构部分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管理专项检查,相关通知已于本周下发至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被纳入专项检查的主要有三类投资业务:股票、股权和不动产,包含境内和境外市场。这是一次针对保险资金核心业务投资风险的防微杜渐行动。
检查锁定三类投资业务
消息人士透露称,此次专项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掌握保险公司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股票、股权和不动产投资交易的内部控制管理情况,摸清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整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不正当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有效防范投资管理风险。
从逻辑上来说,股票、股权和不动产均为保险机构的核心投资业务,由于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具备不正当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的可操作性。但鉴于保监会历来对保险投资保持高压的监管态势,因此目前整体风险可控。
但这并不代表监管职责的放松,“放开前端,管住中后端”是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核心基调。消息人士透露称,此次专项检查的机构范围包括:取得股票、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管理能力备案的保险公司,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投资管理机构进行股票、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的保险公司,以及受托保险资金投资股票、股权和不动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主要针对上述公司于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之间的内控管理情况。
检查重点主要聚焦于四方面:一是股票、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的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比如重点检查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是否充分发挥等;二是股票、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决策流程的合规性,比如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超授权范围投资、先投资后授权及其他未按相关规定决策的投资事项等情况;三是股票、股权和不动产投资交易行为控制和合规性,比如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利益输送和操纵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股票、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的风险控制和稽核监控情况,重点检查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对资金运用业务监督情况,以及保险资金运用内部稽核和外部审计的情况。
“自查+抽查”不留死角
保监会对这次专项检查工作极为重视,力求“不留死角”。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检查将分为公司自查整改和监管部门督导抽查两个阶段展开。
具体至每个阶段的检查细节,2016年6月至7月中旬 ,各保险机构组织开展自查、处理整改和撰写报告;2016年7月下旬至9月下旬,保监会将审核评估各保险机构的自查报告,结合各机构报送的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专项审计报告,选取重点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各地方保监局将配合进行检查,对不认真履行自查要求或现场检查发现严重问题的保险机构,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业内人士称,为保证自查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通知要求各保险机构要尽快制定并实施自查工作的具体方案,并对重点制度规范、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针对性检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不回避、不隐瞒。“同时,保监会鼓励各机构自查自纠、主动揭示存在问题并认真整改。”
根据检查要求,在落实整改的过程中,各保险机构要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区分问题性质,分别进行整改。对制度机制和内控管理存在漏洞的,要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健全完善内控体系;对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必要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上证)
新闻延伸
银监会拟进一步丰富财务公司金融服务功能
为大力支持供给侧改革,银监会拟在2016年进一步丰富财务公司金融服务功能,对财务公司业务范围实施分类监管,按照不同的资质条件核定基础业务、升级业务和创新业务,继续探索开展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同时高度关注经济下行期因部分行业和企业集团效益下滑对财务公司可能产生的风险。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毛宛苑日前在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016年年会上披露了上述信息。
据披露,截至2016年5月末,全国已开业的财务公司227家,比2015年初增加了31家。尽管宏观经济下行、部分企业集团效益下滑,2015年财务公司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5年财务公司行业全年实现税后利润594.15亿元,同比增长10.9%,且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普遍上升的环境下,财务公司实现“逆市双降”,2015年财务公司不良资产余额同比下降38.4%,不良资产率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也均优于商业银行同期数据。
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整个集团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据毛宛苑总结,2015年末,财务公司服务的企业集团资产规模达到92万亿元,成员单位超过6万家,为企业集团节约资金成本超过700亿元。 (上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