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医疗险要这样买-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1:48:4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理财周刊2016年第21期健康医疗保险种类丰富,每一类产品皆有其独特的功能。只要合理地进行配置组合,就能有效转嫁“因病返贫”的财务风险,为保而不包的社保“补漏”。医疗险怎么买文/本刊记者 张瑾“健康好

理财周刊2016年第21期
理财周刊2016年第21期

健康医疗保险种类丰富,每一类产品皆有其独特的功能。只要合理地进行配置组合,就能有效转嫁“因病返贫”的财务风险,为保而不包的社保“补漏”。

医疗险怎么买

文/本刊记者 张瑾

“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家庭、地位、钱财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越富有。反之,则一切皆无。”这是香港著名财经作家梁凤仪对于人生要素与生活基石的经典阐述。

不可否认,健康是人生大写的“1”。然而,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来自健康方面的威胁亦无处不在。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工作压力日趋加大、食品安全缺乏保障……在这个人人都可能处于“亚健康”的时代,癌症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年轻化趋势也在逐级递增,健康医疗保障已然成为了一个必须正视的“全民课题”。

社会医疗保险保而不“包”

坦率地说,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是国家对个人医疗和养老的一种福利体现。严格来讲,它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基础保障。虽说政府屡次通过社保新政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病有所医,但社保依旧是保而不包的。

首先,社保医疗报销有数额上的限制,“下有门槛,上有封顶”,即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个人住院医疗费用设定有起付线和封顶线。社保只对起付标准以上、最高限额以下且符合报销范围的费用按比例支付。其次是对报销范围的限制,绝大多数的新药、进口药、昂贵药物以及部分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亦不在社会医疗保险所保障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在疾病期间发生的部分经常性费用,如营养费、护工费等同样无法计入。

以近年来持续高发的恶性肿瘤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治疗费用一般需要15万-50万元。在部分肿瘤专科医院,自费药的比例甚至高达90%。因此,大病费用的保障缺口普遍较大,仅仅依靠社保难以维持治疗。而即便在治疗完成之后,患者的调养以及长期护理支出仍会给不少家庭造成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商业保险为社保“补漏”

客观而言,随着医学技术的革新,重大疾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但其治疗却依旧是一场“持久战”。及时的治疗能够赢得最后胜利,而与之相伴的治疗费、护理费、误工成本以及精神压力却是许多家庭难以长期承受之重,“魏则西事件”便是颇为令人心酸的一例。

如何避免“因病返贫”?借助商业健康医疗保险来转移一部分医疗费用的压力和风险,被认为是最为科学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当前的保险市场上,健康医疗保险种类丰富,每一类产品皆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借助重疾险,可以转嫁恶性肿瘤等大病威胁对家庭财务造成的毁灭性打击;投保报销型医疗险或津贴型医疗险,可以弥补社保报销后差额部分的医疗支出;而女性健康险则能为女性独有的妇科重症、生育分娩等特定风险提供保障等,可以说,作为社会基础医疗的有益补充,合理的健康医疗险配置一方面能为被保险人及其家庭的医疗费用、康复营养费用等提供有效支持,另一方面,也能为投保者的养老金筹划减轻压力。

表1各类健康医疗保险的简要特征

险种类型

主要保障范围

保障期限

是否可单独购买

费率高低

是否需要凭发票报销,是否与基本医疗保险冲突

防癌险

主要针对原位癌和肿瘤进行保障

定期

有主险产品,也有附加险产品

不需要发票,不与社保冲突

重大疾病保险

发生重大疾病确诊后,给付保险金

定期或终身

有主险产品,也有附加险产品

费率高低主要看产品形态

不需要发票,不与社保冲突

住院费用型保险

医疗费用支出的补偿

定期

有主险产品,也有附加险产品

需要凭发票报销。目前新产品基本上已经区分了是否有社保而进行区别待遇。部分产品已经可以“超越社保范围”

住院津贴型保险

住院时每日给付额定津贴

定期

有主险产品,也有附加险产品

不需要发票,不与社保冲突

女性健康险

女性专项疾病、女性综合重疾,母婴险还可保障新生儿疾病

定期或终身

有主险产品,也有附加险产品

费率高低主要看产品形态

不需要发票,不与社保冲突

全球医疗保险计划

通常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超越社保范围,保障多项医疗保险费用,甚至包含紧急运送、牙科、中医诊疗、体检费等绝大多数健康医疗费用

定期

可单独购买

较高

不需要发票,不与社保冲突

科学投保更“保险”

对于绝大部分个人以及家庭来说,健康医疗险是抵御财务风险的有力武器。但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其结构、种类以及条款相对较为复杂,因此购买健康医疗险时也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自己购买的产品更“保险”。

首先,是要避免保单冲突无效。从险种选择上来看,投保者要优先考虑自己是否有参加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所投的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障不要与社会医疗保险相互冲突。其次,在全面考虑所有需要投保的项目时,还需要进行综合安排,避免保障项目及同一险种的重复投保。比如,报销型医疗险是一种针对医疗费用补偿型保险,最高报销限额不会超过投保者实际自费支出的金额,即使购买多份也无法获得重复理赔

第二,要学会读懂主要的医疗保险术语。在实际的健康医疗险理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投保者因没有弄清某些关键术语而遭遇“拒赔”的情况。要避免此类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投保时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要注意弄清医疗保险在时间和额度上的限制。例如,保险产品中大多会出现的“疾病观察期”,也称之为“等待期”,通常为几天至几个月不等。在签订保单后,若被保险人在等待期内首次出现保险合同所列的疾病症状或体征,或在等待期内被初次确诊为患有保险合同所列的疾病,保险公司也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者务必要做好相关的预期准备。除此之外,充分了解所购医疗保险的“免赔额”、“免赔天数”以及免责条款等条款细节也是投保时的必备“功课”。

第三,如实告知很重要。除了弄清所投险种和条款,对于投保人来说,购买医疗保险产品时,如实向保险公司告知年龄、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等信息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这些信息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承保决定以及保费水平;另一方面,医疗保险拒赔的典型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投保人、被保险人在投保过程中未尽到如实告知义务。

及早规划巧安排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同的个人或家庭来说,一家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需求不同偏好各异,因此也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大而全”,将所有的健康医疗险产品“一网打尽”。在具体的规划配置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社保状况、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比如,30岁以下年轻人如果预算有限,不妨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从基本的医疗险产品开始,可以购买价格低廉的定期防癌险、消费型重疾险,然后再逐步扩大自己的投保范围和品种,并逐步提高自己各份保单的额度。而30至45岁已进入事业上升期的青壮年人群,相对拥有较多的可用保险预算,考虑到这一群体工作压力不断加大,且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选择可保障到70岁以上的重疾险以及与较高额的津贴型医疗险往往更为合适。

另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大部分商业健康医疗险的首次投保年龄上限为55周岁。虽然也有一些医疗健康险的投保年龄都限制为60周岁,但此时的总缴费可能将超过保额,保障的效果相对十分有限。考虑到这一投保限制年龄以及与年龄成正比的保费支出,建议有需求的投保人还是及早规划投保为宜。

为了帮助不同人群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医疗保险,我们将在本期《封面文章》中,对健康医疗类产品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扫描”,并给出相应的模拟投保建议。但说到底,保险只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财务风险上的支持,想要真正维持健康的状态,还需投保者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自身的健康管理,从源头上保障人生中那个大写的“1”。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