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保险业正式实施“偿二代”监管标准。“偿二代”强调定量资本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和市场约束机制等“三支柱”,更加体现了监管的风险导向。日前举行的“2016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围绕着“偿二代”元年的话题,与会保险业者各抒己见,就“偿二代”对国内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中国保险业如何以实施“偿二代”为契机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偿二代”与欧洲的SolvencyII以及美国的RBC的异同等内容进行探讨。业内专家表示,“偿二代”监管规则是不可多得的、革命性、根本性的监管规则,它的推出可以解决监管部门、行业、保险主体、老百姓(603883,股吧)等多个行业主体关注的热门问题,促进保险行业良性发展
助力险企做大做强
作为符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大趋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我国保险监管“偿二代”建设于2012年启动,经过三年的努力,2015年2月进入实施过渡期,并于2016年初正式实施。
所谓“偿二代”,全称是“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该体系用来监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这是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监管的核心指标,类似银监会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相比于此前以规模为导向的“偿一代”,“偿二代”则以风险为导向,这使得不同风险的保险业务对资本金的要求出现显著的变化,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策略。
在2016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介绍了“偿二代”实施的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陈文辉表示,今年是“偿二代”实施的元年,去年试运行了一年,一年又一季度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全面科学地计量行业风险,覆盖的风险面更完整、更宽、更准确;二是整个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行业在转型升级;四是国际影响力在大幅度提升。
“"偿二代"实施后,在识别风险更加准确的基础上,偿付能力充足率在提高。”陈文辉指出,其中的原因在于偿二代试运行和正式实施的五个季度中,险企不断调整了业务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偿二代”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方面意义重大。陈文辉认为,在过去偿一代实施的情况下,险企债务越大,所需要的资本金越高,而现在则不是这样,对于一些业务品质非常好的险企,虽然业务规模在增大,但偿付能力可能还会有所提升。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银成在会上表示,“偿二代”的推出是中国保险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偿一代”相比较,“偿二代”更加契合当前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更加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人保集团来看,偿二代对于调整业务结构、提高经营管理、加强服务能力的建设都很有重要意义。
王银成表示,“偿二代”的三支柱理论,一是风险资本的量化和计算;二是定性分析,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等;三是市场行为的监管。“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比较专业规范的,经营理念持续比较健康、追求长期发展能力的公司,在"偿二代"的偿付能力计算之下能够释放资本,这意味着今后这些公司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可以做更多地业务。”比如,该公司的车险保费占比较高,约为70%,去年已经超过2000亿元的规模,若按照过去偿一代的算法,偿付能力虽然也够,但感觉有一定压力;如果回到更早用4倍的方法去计算偿付能力,感觉就很难受、会出问题;但现在按照“偿二代”来看,则可释放出较多偿付能力。
王银成进一步表示,保险集团也需要面临一些在“偿二代”新规下偿付能力下降的板块。“偿二代”的推出对于寿险、健康险进行业务结构转型有很大帮助。“人保集团对寿险、健康险的偿付能力虽然还在150%之上,但是已经呈现显著下降。”王银成称,未来几年,人保集团在转型方面准备走常规寿险公司发展道路,遵循寿险业发展的规律,同时大量创新个险产品。
“偿付能力是一个"杠杆",对好的业务有激励作用,对不好的业务有惩罚意义。”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敬惠说,太保寿险过去几年通过持续转型,大力发展个人业务、长期寿险业务,去年在业务规模实现10%以上增长的情况下,“偿二代”下的偿付能力反而还增加了50个百分点。
徐敬惠同时指出,“偿二代”的实施是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行业将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此同时,“偿二代”的推出还被视为推动国内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引擎”之一。
“"偿二代"的推出,对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对我们国家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会有很大的帮助。”王银成认为,“偿二代”的实施对于险企未来在投资方面坚持长期稳健、审慎的投资策略有很大帮助,对于险企更好地提供保险产品,真正做到“保险姓保”也有非常大的帮助。那些业务结构不是太好的,比如说寿险公司发展短期业务、保障程度不高的理财产品,所占用的资本就会大量增加,业务规模增加对资本的需求也会大量增加,进而就有可能出现偿付能力不足。
徐敬惠也表示,“偿二代”是保险业的重大制度创新,将推动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偿二代”牵引行业回归风险保障的本质,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业务,扩大有效的供给,推动大病保险、长期获利保险等,广大老百姓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以更好的对接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居民消费升级等带来的新的需求,推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另外一方面“偿二代”有利于行业培育、供给新的能力,通过供给升级创造保险需求,“偿二代”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准确的计量风险,释放冗余资本,延伸上下游的产业链,深度参与大健康、大养老等新兴产业发展,创造和挖掘新的保险需求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偿二代”的出台也恰逢其时,引导保险公司在日趋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能够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偿一代”2003年的时候正式出台,对于推动保险公司树立科学的风险资本管理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保险业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偿一代”体系以规模为导向、计量标准粗放、风险覆盖不全面等局限性也逐步显现,“偿二代”的出台适应了行业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的发展趋势和监管诉求,标志着行业监管由规模导向向风险导向的转变。
在徐敬惠看来,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三期”叠加的新时期,利率波动的中枢下移,从全球经验看,利率持续下行是影响寿险业经营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将对寿险公司稳健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新常态下保险公司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深化。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新的监管政策导向,在放开前端方面,费率市场化改革、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全面推出,激发保险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前端放开也意味着行业经营风险加大,因此市场化改革需要管住后端,来保驾护航。
管住后端的根本是风险监管,风险监管的核心就是偿付能力监管,“偿二代”的实施与日趋复杂的风险管理趋势相适应,将有力地推进保险公司构建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的闭环,切实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保险公司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坚守住风险底线,提供有力的保障。
“"偿二代"的实施将驱动保险公司着力提升经营内置,有力地驱动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从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发展,向追求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变,切实提升经营内质,实现转型升级。对寿险公司而言,我认为有这五个方面需要着力:第一个回归风险保障本质,优化业务结构。第二是以风险资本回报为导向,提升资产的配置能力。第三是全面承担资产管理负债的能力,加强资本和负债的能力。第四是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第五,加强基于新技术运用的供应链的数字化再造,促进降本增效。”徐敬惠指出。
另外,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于瑾也在会上指出,“偿二代”伴随着“十三五”规划建设的过程,其中一条重要主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偿二代”框架下,保障型产品为主的公司偿付能力是上升的。“偿二代”有利于发展普惠保险,发展老百姓需要的健康、医疗、养老产品。
提升险企国际话语权
除了对国内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显著推动作用,“偿二代”也为中国险企提升国际话语权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劲夫表示,“偿二代”是不可多得的、革命性、根本性的监管规则,确实解决了当前保险业一些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从规模导向为主的监管规则,发展到以风险为导向、结合定量定性和市场相统一的监管规则。监管部门关心的行业经营风险、被保险利益的保护、行业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在“偿二代”里面都可以解决。
他认为,“偿二代”出现后,国内险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大大提升,和美国、欧盟的偿付能力体系完全有等价的话语基础,也让整个国家、整个行业“走出去,请进来”,增加国际资本交流等提供了非常好的制度平台。另外,“偿二代”不仅对直保公司有重要意义,对集团化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也关注地很好。“偿二代”制度的实施对整个保险行业的规范经营、理性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希望大家共同把它规范好、落实好、执行好,共同推进行业的规范发展。
陈文辉在会上表示,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正在国际上得到更多的认可。“比如说银行业巴塞尔协议,巴塞尔I、巴塞尔II、巴塞尔III已经很成熟了,想再做更多的创新不可能。"偿二代"是在全球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制度之下有这么一套东西,而且跟美国、欧盟都有不同的特色,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安联保险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GeorgeSartorel在会上表示,中国的“偿二代”在风险定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充分展示了每一家公司是什么类型,不仅展示了偿付风险,还有运营风险、资产风险、名誉风险、负债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清楚地知道,一旦改变战略规划风险将如何改变,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决定如何在市场上利用现有资产和风险进行配置,清楚地知道风险来自何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产品、选择战略方向。“简而言之,"偿二代"就是要让企业当中的管理层了解风险是什么、资本占用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可以说,"偿二代"的框架是非常正面积极的,但是需要企业管理者注重风险管理及资本占用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共识下,需要信息、技术等方面介入其中建立一套预警机制,在运营、合规等风险出现后尽早预警。”
GeorgeSartorel同时指出,“偿二代”将会改革整个行业,而且是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改革,意味着作为行业的参与者,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保险公司,都要重新看待自己的商业模式,要改变。“它怎么影响商业模式呢?风险偏好是以战略规划作为导向。如果改变自己的战略规划,有可能风险就增加,这个新的体系,让商业模式更可见,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这些风险来自于何方,看看它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市场上每个人的偿付,无论是养老、长期护理,还是医保,而且可以让中国保险公司在全球更好地发展。”
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MarkTUCKER在会上也表达了对“偿二代”的看法。他表示,“偿二代”是偿付系统和资本充足率方面三大系统之一,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展出来的,另外两个是美国的RBC和欧洲的SolvencyII,就是欧洲的“偿二代”。事实上,这几个机制也是有所不同的。“我觉得好的监管必须要让市场参与方知道他们是不是合规,有没有违规。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讲,让他们去揣测监管的意思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偿二代"是一个很好的监管措施,而且适合于亚洲的环境。”
他指出,“偿二代”必须要不断地演进,不断地进步。“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有中国特色,考虑到了市场发展到现在的阶段,也越来越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和接受。我觉得保监会在这方面做的工作非常值得赞许。这是未来中国保险业发展非常好的基石。”
有助于把握未来保险业风险点
对于“偿二代”机制的作用,不仅改变的是险企或保险行业,也是国内金融监管体制的一次大的飞跃,对未来监管层应对保险行业新风险有积极的应对作用。
陈文辉指出,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就是保险业的资本监管制度,行业现在风险可能有几方面:长钱短用和短钱长用的问题、信用风险的问题、跨界并购,还有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过去很多年,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碰到最大的问题是长钱短用。还有另外一个矛盾,有些公司做了一些中短期的业务,负债比较短,但是又投到比较长的(投资)业务上,这是潜在的风险。还有“资产荒”的问题,找不到好的资产也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再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是信用风险日益凸显。打破刚兑对市场是一个好事,但是行业也面临风险,因为保险行业的资金大部分是投在固定收益和类固定收益产品上。虽然说买的都是信用等级很高的债,但也有可能出现问题,这也是潜在风险。“跨界并购和新业态使保险公司战略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大。战略控制型的投资,如果进入比较陌生的领域,可能带来的风险就会急剧加大,这也是偿付能力必须考虑的问题。保险公司的风险能力还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之前的测试情况,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在监管资本平衡线之下,说明风险管理能力还是比较弱,还有待提高。还有一些其他的趋势,比如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股东的问题等,对于偿付能力的影响也非常大。”
陈文辉表示,根据行业风险和“偿二代”建设的情况,下一步重点工作有几个方面:第一把监管体系构建得更加完善、科学,包括修订偿付能力的管理规定。第二实施“偿二代”风险综合评级制度。第三开展风险管理的评估项目,这个项目也是在我们监管体系中独创的,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赞誉。第四充分发挥市场约束和信息披露。
曾于瑾也表示,“偿二代”不仅是监管部门通过资本约束市场行为的手段,也已经成为监管部门常态化的监管工具。一,过去很多风险不好量化,保监会通过综合评级,分类监管,大大增强了监管的科学性。二,增加了监管的效率。三,过去一些少用的工具现在常态化,如信息披露。
“一般来讲,金融创新会带来风险,但金融创新也可以降低风险。”曾于瑾表示,上海保交所在三个方面对量化风险有意义:第一,交易数据的积累形成,有利于监管部门用更多地角度和数据观测风险变量运行的规律和情况。第二,交易所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信息披露,这是“偿二代”框架下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三,通过交易市场供给,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加保险资产标准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