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保险消息 7月6日,北京保险研究院保险品牌研究中心在京成立,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出席并讲话。
他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当前,保险业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保险强国建设。保险品牌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全行业的一件盛事,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保险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保险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品牌是企业文化、发展理念、经营水平的集中展示,也是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保险业必须从服务经济社会全局、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品牌建设的战略意义。
第一,保险品牌建设是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发文,强调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当前,保险市场竞争正在跨越产品竞争阶段,迈向品牌竞争时代。保险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呈现出个性化、高端化、体验式等消费特点。加强保险品牌建设,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提高保险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挖掘消费潜力,满足保险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保险品牌建设是建设现代保险强国的必然选择。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强国往往拥有一大批具有世界声誉的保险机构。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5年《财富》公布的世界500强中,我国有4家保险公司上榜。但与世界保险强国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要通过实施保险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打造出更多响当当的、有较大影响力的、与保险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国际知名保险企业。
第三,保险品牌建设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品牌是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保险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保单体现了对消费者的承诺,更需要借助品牌来体现信用和责任。当今世界知名的金融保险企业都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我们要通过加强保险品牌建设,让保险深入人心,走入千家万户。
二、准确把握保险品牌建设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
“十二五”期间,保险业的品牌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行业社会形象极大提升,社会影响力空前提高,社会美誉度显著增强,进入了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现由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的重大转变,这对保险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保险品牌建设必须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优化发展举措。
第一,保险品牌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在品牌建设中始终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放在首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打造“百年老店”为目标,将产品开发、客户服务、企业文化等与品牌建设紧密结合,把品牌建设贯穿于保险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更好地满足保险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保险品牌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这个根本。要改变竭泽而渔、跑马圈地的发展方式,破除体制障碍,降低保险经营成本,推动适应新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来一场“品质革命”,加快保险产品创新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创新服务手段,以优质服务树立品牌。巩固治理销售误导和理赔难成果,重塑行业形象。
第三,保险品牌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关键。要适应金融综合经营步伐持续加快、新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新趋势,立足行业特点和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品牌基础建设、供给结构升级、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行业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
三、齐心协力推进保险品牌建设
保险品牌建设是一项大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全行业要以保险品牌研究中心成立为契机,团结协作、久久为功,共同作好这篇大文章。
第一,要树立大局观。保险行业的品牌建设与每一家公司息息相关。公司品牌建设是行业整体品牌建设的基础。全行业要高度重视,树立建设“共赢生态圈”的理念,把打造行业整体品牌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公司品牌与行业整体品牌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既要打造一大批优秀的保险公司品牌,又要维护行业整体品牌和形象,使“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行业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要加强学习和借鉴。向其他服务行业、金融同业及国际先进企业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不断提升行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标准,向国际水准看齐,在服务、诚信、规范、专业等方面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品牌建设的水平。
第三,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监管的引领作用,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政策法规环境。加强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推动保险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加强从业人员诚信教育,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培养消费者自主品牌情感,树立本土保险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