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旅游资源丰厚,早在2013年,青岛市就首次提出全力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从此,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便成为青岛发展旅游业的新坐标。
在加快我市旅游业与国际化接轨的过程中,如何既更好地发挥旅游产业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又有效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也成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日前,市旅游局监督管理处处长宋宗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保险的保驾护航,尤其在构建行业安全保险体系,营造安全的旅游环境中,保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搭建青岛市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多个元素,是一个风险相对较高的行业,旅游安全工作一直是市旅游局各项工作之首。市旅游局监督管理处处长宋宗涛表示,为营造青岛市平安和谐的旅游环境,市旅游局这几年一直在搭建青岛市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纠纷调解、保险保障、安全检查等几大板块,从旅游环节的事前、事中、事后做好风险管理与化解工作。比如定期向全市旅游经营企业发放风险管理手册、集中组织风险管理培训、协助旅游经营者建立应急处置办法、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演练等,让旅游经营者认识风险并提前规避风险。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市旅游局在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处置和纠纷调解工作,对于重大旅游事故,局里会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对游客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事故纠纷和赔偿进行现场调处。同时,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推动了多项旅游保险统保工作,用经济赔偿方式来化解事故矛盾,并通过风险案件的大数据分析,查找日常旅游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宋宗涛告诉记者,2009年底,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行了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保险方案和保障机制由全国旅游行业专家代表全程参与设计,项目采用“6+1”模式,即由1家保险经纪公司做风险管理和调处服务,6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项目设立了调解处理中心和赔款专项垫付资金。市旅游局大力推动统保示范项目在青岛市的统保工作,全市400多家旅行社每年都全部加入到统保示范项目中。7年来项目共处理旅游事故案件2000多起,下发各类风险管理
风险事故报告以及案例汇编上万册,组手册、
为青岛市20多起重织各类风险培训50多次,大旅游事故垫付紧急医疗费用253万元,很好地起到了为旅游行业保驾护航的作用。
市民的投保意识逐渐增强
在保险方面,跟游客息息相关的是旅游意外保险,而且是游客自愿投保。宋宗涛表示,近几年,市旅游局非常重视对旅游保险方面的宣传,经常在旅行社、景区、酒店等旅游聚集场所发放投保提醒告示,鼓励市民在行前投保相关旅游保险,加之阿里山小火车坠落事故以及复兴航空空难等重大旅游风险事故的频繁发生,市民的投保意识逐渐增强。据了解,青岛市各旅行社有一个统一的旅游意外保险投保服务平台叫做“旅游保险网”,游客在旅行社报名时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投保,从平台反馈的数据来看,这几年游客投保比例每年都有10%~20%的增长。这是一个好现象,但还远远不够,目前游客投保险主要还是要靠旅游经营单位的提醒,主动询问和投保的比例还是比较低,这需要从全社会层面多维度进行宣传,让市民提高保险意识,在旅行前先把风险转嫁出去。
近几年,旅游经营者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保险成为了旅游经营者转嫁风险的最主要方式,保险投保的主动性增强,投保的保险金额逐年增加,年前旅行社投保旅责险最高7限额为20万元,随着旅责险统保示范项目的推出,目前青岛市400多家旅行社中选择50万元以上保额的超过了160家,占比近40%,其中有30家旅行社投保保额达到了100万元,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旅行社经营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巩固(对游客的赔偿能力明显增强)。除旅行社之外,青岛市有400多辆旅游客运车辆和十几家旅游景区加入了统保项目,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旅游保险产品不断丰富创新
目前旅游保险产品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市民出游的保险需求,比如符合欧洲申根国家要求的申根专属保险;针对青岛市赴日韩游客量大的特点,市场上根据日韩旅游风险特点推出了赴日游、赴韩游和邮轮游的专属保险产品;旅行社统一投保平台上的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在保险保障上还包括航班延误、急性病、高风险运动、行李延误、行李丢失、旅行证件丢失、个人责任、紧急救援等保障项目,甚至有的保险产品还包括绑架勒索赎金保险责任,可以说目前的旅游保险产品在风险保障上已经基本涵盖了旅游途中的各个风险点,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出行情况购买相应的保险。
宋宗涛提醒市民要注意的是,必须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保险并索取保单。如果是自助游,市民可以通过正规保险代理人购买或者在正规的互联网站上自行购买,如果是跟随旅行社报团出行,可以在旅行社统一投保平台上购买,前者是个人保险,后者是团体保险,团体保险保障范围更广,价格更低。此外,很多旅行社也会出资为游客赠送旅游意外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