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香山评论] 谁是“低价药物进医保”的绊脚石?-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1:58:3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广州女孩赵琦是一名乙肝患者,她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她每月要花费1500元购买抗乙肝病毒药品。如今她不得不向朋友说出病情: 虽然怕受歧视,但知道就知道吧,面子没有吃药重要。 一款治疗肝病的药物-替诺福

广州女孩赵琦是一名乙肝患者,她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她每月要花费1500元购买抗乙肝病毒药品。如今她不得不向朋友说出病情: 虽然怕受歧视,但知道就知道吧,面子没有吃药重要。 一款治疗肝病的药物-替诺福韦酯,经过 国家药品价格谈判 后首批试点降价67%,月均药品费用由约1500元直降至约490元。但是,执行的地方却不多,她不得不委托朋友在外地购买。(7月28日《南方都市报》)

赵琦原本不想把患乙肝的秘密告诉朋友。可是为了节省资金,她不得不将秘密公布,就是想让外地朋友帮她购买便宜的药品。一个月的吃药费用节省好几百元。这样的诱惑,对于需要长期服药,而又生活不好者是巨大的。

为何同样一款治疗乙肝的药物,其价格在不同的地方会是天壤之别?这是因为有的地方将这款药物纳入了医保,有的地方没有纳入医保。具体来说就是负责砍价的是卫生部门,负责保障的是社保部门。卫生部门虽然将价格通过约谈砍到了最低,可是有的地方的社保部门并不买账。于是就出现了眼下的情况,一些地方,将这款药物纳入了医保,造福了乙肝患者。一些地方却置之不理,将这款药物拒之门外,让需要治疗的乙肝患者必须 跨省买药 。

药价放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放开药价其实是为了让药品销售更遵从于市场,只要落实有力,只要监管到位,应该是不错的办法,市场化才是最终的发展方向。但是,为了确保市场化之下,不伤害患者的利益,国家卫计委还推行了一个辅助性的制度,就是 药价约谈 ,也就是我们说的 国家砍价 。

国家砍价 简而言之,就是一场以 市场换药价 的谈判。谈判的药品都是专利药或者专利期已过的独家生产药,由于缺乏市场竞争,价格居高不下。政府通过谈判降低药价,药企虽然价格上让了利,但谈判药品有医疗机构的优先采购和使用权,同时纳入医保进入医疗保障体系,由此获得更大的市场。

这既是利益交换,也是多方共赢,我国首次开展的国家药品谈判就让市场需求极高的乙肝、癌症治疗药品替诺福韦酯、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大幅降价,降幅分别是67%、54%、55%。

然而遗憾的是,国家卫计委实施的 国家砍价 药品,却只有14省份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等各类医保合规费用范围。大多数的地方都是置之不理的。

国家砍价 ,卫计委不能只会动嘴,还要学会动刀。砍价成功了,这是对患者的利好,不能纳入报销和保障范围,则是对患者的伤害。不愿意纳入报销范围其实道理是简单的,就是某些地方,某些部门,依然把制度当成了敛财的载体。什么药物赚钱多,就用什么药物,赚钱少的药物当然不愿意纳入医保范围了。

国家砍价 岂能只动嘴不动刀?虽然医保制度跨越卫生和社保两个区域,但是卫计委也应该有为了患者利益举起尖刀的勇气。试问,谁是 低价药物进医保 的绊脚石?(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郭元鹏)

新闻细读:国家谈判砍药价 一半省份未落地 患者 跨省买药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