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产销分离时机未到 营销员需职业化发展-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2:02:0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和讯网:我想跟您聊一下关于行业性的问题,您在中介已经很多年了,保险中介在中国也发展了十几年,一直到现在它都不是特别大,中国也曾经很努力的推过产销分离,但这个效果也一直不是特别明显。我知道您有海外的经

和讯网:我想跟您聊一下关于行业性的问题,您在中介已经很多年了,保险中介在中国也发展了十几年,一直到现在它都不是特别大,中国也曾经很努力的推过产销分离,但这个效果也一直不是特别明显。

我知道您有海外的经验,对比中国跟国际上那些发达市场来说,中国这个产销分离,中介一直做不大的原因您给大概分析一下。

杨臣: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原因,还是市场时机没有到,中国虽然说现在保险业务的总量在世界上已经很大了,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实质性的单位角度上来讲,比如说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角度上来讲,它还是远落后于发达市场的,包括市场充分竞争的程度也好,包括市场化程度也好,都还是有一个发展的余地。

那保险行业也就是二三十年的发展,对于专业中介来讲,它的发展完全是基于说保险行业本身的发达程度,越成熟的保险市场越需要这种专业,包括未来越复杂的产品,越复杂的服务,越需要第三方的中介去匹配卖家和买家的信息不对称,谈判地位不对等的这样一些现象。

之所以现在中国的保险中介还处在比较早期的发展阶段,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个大的市场环境没有发达到一定的程度,因为中国真正的市场放开也好,包括保险机构的主体逐步增多,产品丰富也没有多少年的时间,而这种发展是需要培育的。在保险公司本身它的所谓的专属代理人,它的直销渠道还有生存余地的情况下,他不可能放给第三方。

现在更多的人还认为说我的个人代理人队伍,专属代理人队伍是更有发展潜力的。我相信随着现在100多家保险公司,老百姓(603883,股吧)心目当中的保险公司装的越来越多,你是100多家,但只针对专业人士说你有100多家,老百姓脑子里边能记得住的机构其实是有限的。

和讯网:只有那几家。

杨臣: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差异,北京、上海这种发达城市消费者的理性化程度,消费者针对第三方的认同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了,而针对一些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或者说市场上欠发展地区,那还没有真正能够充分认识到中介的价值和作用。

饭锅头来讲,现在我们从市场份额的角度上来讲还是很低很低,很小很小,从过去这五年、十年的发展速度来讲,保险中介还是在以高于行业发展速度的速度在发展,不是说中国的产销分离也好,中国的中介就没有价值,我认为中国的中介发展速度在未来的五年、十年里边,还是会以高于行业的发展速度去发展。

这个市场越发达,它需要的第三方的中介服务机构会越强烈,尤其是因为保险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自身他是很难有足够的鉴别能力说我自己做决定,我自己找几十家保险公司,几十家产品出来,简单做个比较我就能做决策,包括未来长期的二十年、三十年的服务。

因为我不可能把一天八小时都放在这个上面,你如果是一个专业人士,你一天八个小时、十个小时都放在这个上面,你一定比我更专业,我找你去服务效率一定会更高,就是社会化分工。包括我们刚才说到的互联网发展,它其实是越来越强化分工的效率,分工的作用,而不是说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不是这种状态。实际发展速度本身,保险中介,尤其是专业中介还是以更高的速度在发展,随着市场时机,现在只有7%、8%的份额,你看到的是一个线性的,它占到的份额很小。

但是未来到一定程度,我认为它不会永远是线性的,也许到某一个出发点,当它到15%,20%的时候,更多的消费者都知道有这样的一个服务形式,有这样的一个服务模式在的时候,那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完全的取代了。我们如果从产销分离,我认为产销分离的趋势是永远存在的,但如果你定义说产销分离的实现,就是专属代理人,或者说专业中介要大过专属代理人,那这个在中国市场我认为还是一个长期的趋势,长期的一个过程。

但这一天我相信一定会到来的,它本身是基于保险也好,保险服务也好,它本身的这个特点,发达市场走过这样的,人家花了几十年,上百年走过的这个过程我们走快点是可以,但你也不能说一步就全部到位。保险中介的这种价值,尤其是专业中介未来我相信在这个市场上,还是会有更充分的体现的。

和讯网:据您判断,如果专业中介真正能够达到第三方制衡的作用,大概得需要多大的份额才能有这样的一个制衡,比较明显的一个制衡作用,大概多少年,五年、十年能实现?

杨臣:这个很难说的清楚,因为影响因素真的非常多。

和讯网:是的。

杨臣:你现在就已经可以看得到这些趋势,比如你从保险整体这个保险行业来讲可能中介是很小的份额,但是在一些个特定险种的角度上来讲,保险中介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就比如我们说产销里边去掉车险,因为车险在中国占了很大的份额,去掉车险之后那保险中介所占的份额就不低了。

而相应的服务的,或者说跟保险公司之间的制衡,要求服务的完善,要求产品更完善,甚至于说直接介入到产品的开发,这一系列的作用在一些个细分领域都已经体现出来了,包括高端医疗大部分也是中介机构在做的。你不能以行业的总量这么去看说我份额很小,其实在特定领域中介已经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未来我相信一步一步的整个的中介的作用,在全行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它是一点点体现出来的。

现在对一些个特定领域,比如说中介介入产品的开发,甚至于说完善保险公司的服务,迫使保险公司在某些层面上去做更有利与消费者的改善,这一系列的案例都已经有了。甚至于包括在理赔、服务这个领域,我们自己有自身的案例,整个这个行业里边也有很多特定的案例,中介的作用还是存在的。

你说到哪一个时间点能够触发说老百姓都认同中介的作用,整个行业都认同中介的这种作用我很难说清楚,我只能说这个趋势是一定的,客观地讲,保险专业中介的发展速度可能是这个行业的0.5倍,1倍的速度我认为是可以达得到的。

刚才你讲了,某个临界点,某个触发点,中介如果能占到15%、20%的份额的话,它就有可能实现一个临界点。有可能在某个阶段某一个特殊的政策,行业某一个方向的调整和变动,都有可能直接导致说一下子中介占的份额就很大了。

现在也看你怎么定义了,保险公司的专属代理人他从法律意义上来讲,从保险监管的意义上来讲他也是中介,现在就包括银保也是中介,只不过是说专业中介、兼业中介还是专属中介的这个差别,从保监监管的角度上来讲中介已经占了绝大的份额,80%以上的份额。现在也在说独立代理人这样一些制度,真的哪一天我强硬推独立代理人的时候,有可能一天之间中介就已经很大了。

和讯网:说到了独立代理人的问题,您觉得独立代理人在中国虽然说监管行业也有一些声音出来,那在目前情况下不知道您怎么看待独立代理人在中国这个发展趋势。

杨臣:保险营销,保险服务本身我认为它是一个专业人士的工作,它的价值就是在于说因为我在全职去做,我能够给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我能给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我卖的是专业,我卖的不是我手里的一两款特色产品,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应该是独立,应该保持充分的独立。

毕竟它是一个行业管理的问题,机制上来讲也不合理,如果说一下子散出去这么多个体户,说句老实话,保险公司它也不可能服务的过来。现在我的专属自己管着还天天有风险发生,还管不住,更别说每个人跟我正儿八经是一个甲方、乙方的协议,他所需要提供的这些服务也好,各方面的压力会很大很大。

如果真的是将来都独立,不允许签专属的代理人,我相信专业中介一定会是一个一夜之间就可能到位了,这些代理人不可能完全保持,哪怕他自己凑几个人,几十个人,他也得成立一个相应的公司去管理。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取向,能力倾向毕竟是有局限的,我不可能既是一个很好的专业人士,又能够把行政服务做的很好,又能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能够干其它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

为什么说有小公司,有大公司,大家都想往大公司去发展,它还是一个专业分工的问题,我一个人把十件事情都干了,还是说我把这十件事情给它分分工,三个人一块来干效率更高。对于独立代理人来讲,我自己一个人干,或者说我再雇几个助手干,不如说我几个人凑成合伙人慢慢的做成一个大的公司去干,这样它的效率也好,有些事情你可能一个人干不了。

比如说技术开发,设计个系统,设计个工具,做相应的培训服务,它只有到一定的量才能够有效率,最终就会形成专业中介。要么他找现有的专业中介去加盟,要么他自己形成专业中介。那至于刚才说的对于保险公司来讲,他不可能说我签一万个保险公司跟我合作对吧,因为这种服务也是有成本投入的,他也希望说我签大的。

在一些发达市场,甚至说中介公司里边也还有分级的中介,就有大代理,小代理,区域代理,全国代理,这个中介公司也不是直接跟保险公司签约的,我有可能只是签一个大的代理,我通过它去做,一系列的因素影响,我自己干还不如我跟别人合作着去干。

和讯网:现在市场上传代理人的数量400万、500万、700万,从长远来看,它不可能永远无休止的发展下去,这个数量是不是还得回落,最终回落到一个比较安全,或者说是对整个市场服务比较有保障的一个数字,应该不会有现在这么大了。

杨臣:具体现在的人员规模,现在肯定是七、八百万了,到底这七、八百万匹配中国的保险市场是够还是不够,这个我们得去判断。因为保险它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原来的保险市场是欠发展的,我们刚才提到了它的保险深度、密度,包括保险的丰富程度都不够,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员需要专业人士去服务,够还是不够我现在说实话,没有做深入的研究,中国十三亿人、十四亿人到底需要多少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这个我们得根据不同的市场阶段去做相应的判断。

从一两年,两三年这么迅猛发展速度的角度上来讲,当然,对行业是绝对的好事,因为更多的人参与了,更多的人也就知道了,包括对于保险代理人的大力的发展,对于整个保险市场的宣导和宣传,都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但我会认为保险服务人员未来一定是一个保险咨询的角色,他不是简单的一个销售代表,我只是卖一个产品的角色,他是真的能够给客户提供专业服务,我会认为保险服务人员他的定位甚至要高于普遍的专业人士,大家所认可的专业人士,比如说医生、律师、会计师这几项职业。

因为那几项职业我有可能学个学历,做到一定程度我就能够,至少说三板斧,我能够对付一点。而保险本身它的产品、服务、法律法规这些东西是越来越丰富,变化也会很大,它需要不断的持续的学习。那这样对专业人士的要求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够匹配得上的,真正做到说我是客户的保险顾问,我是客户的保险经纪人的这个角色。

这些人我会认为未来一定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会沉淀一批精英,会沉淀一批非常好的保险服务人员,但一定也会流失一大批人。未来到底是多少够我们可以去数,对于一个专业人士来讲他的服务半径也是有限的,他不仅仅是我卖完这个产品给你了我就跑了,我要开拓新的客户,而是说我要综合给你提供相应的服务,风险管理和理财规划、理财咨询服务,这个专业人士他的服务半径本身是有限的。

所以未来一方面是说服务模式有可能还是会多元化,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来讲,包括代理人,包括银保,包括网络、电话,也包括我们这样一些专业的经纪人都还是会长期共存的。另外一个层面是针对这些个专业人士来讲,我也建议说大家不要拼命的去攒那么多客户,最后你的服务口碑很难做得到。

一个专业人士他应该把80%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专业上,而不是在开拓客户上,因为那样说你一定是狗熊掰棒子,你会越做越累,口碑会很差。但如果说我把80%的精力在专业上,我真正能够给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你用100个、200个客户就足够了,因为他足够支撑你,维持你正常的生活,他也能够给你省下来大量的时间,能够给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好的服务。

那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之后,客户本身在成长,你自己也会随着去成长,你服务客户的终身价值之后,相应的你的地位也好,你的状态也好,包括你自己的生活状态也会更进一步的正常化,进入到专业人士的这种状态。

和讯网:本期《保险那些事》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杨臣先生的精彩讲解和分享,好,下期再见!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