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年内基本实现纵向医联体全覆盖 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超425元-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2:04:23]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核心提示 如何推进健康扬州建设,让扬州人更加幸福?在今年年初的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薛斌等10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深入推进健康扬州建设,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的议案”。 记者昨天从市人大获悉,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

如何推进健康扬州建设,让扬州人更加幸福?在今年年初的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薛斌等10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深入推进健康扬州建设,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的议案”。

记者昨天从市人大获悉,市卫计委日前对该议案进行了答复,年内基本实现纵向医联体全覆盖,今年全市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5元以上。

代表建议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据了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施“清水活水”、“1161菜篮子”、生态体育公园等基本民生实事工程,为推进健康扬州建设奠定了基础。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理顺人民群众对健康快乐的本质需求,把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作为民生“一号工程”。

薛斌等10名市人大代表认为,这既体现了以民为本,也预示着民生之福。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涉及方方面面,在实际中,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因病致贫现象仍然屡见不鲜,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健康危险因素影响持续扩大。

代表们建议,要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研究制订相关惠民政策,对基层困病致贫户实施重点救助和扶持倾斜,帮助这些家庭重拾生活信心;进一步建立健全全民健康电子档案,加强医疗卫生走访回访服务,从源头上控减就医负担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一查到底。

市卫计委

年内基本实现纵向医联体全覆盖

日前,市卫计委对议案进行了答复。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正式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通过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政府投入等方式,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今年将继续巩固成果,加大力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创新编制和人事管理,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编制备案管理;探索建立与岗位职责和业绩相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凸显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是健康中国扬州样本的重要举措之一。据了解,市财政总投入3.2亿元,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约10亿元,在全市建设18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突出人才队伍和特色专科建设,实现“服务、人员、资金、管理”等重心下沉,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18家中心已全部实质性开工,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底将至少建成10家。到2017年上半年,18家中心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以苏北医院为主体,仪征、高邮市人民医院以及高邮、仪征、邗江、广陵1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医联体运行半年多以来,初步达到了提高基层能力、增加基层“造血”、强化慢病管理、增加基层业务、落实双向转诊、规范诊疗行为的成效。

市卫计委在答复中透露,下一步继续建设多种形式、有序运行的纵向医联体,年内基本实现纵向医联体全覆盖。在市域,将18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纳入以三级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深入推进苏北医院医联体、妇幼保健联合体务实有效运作;尽快启动市一院、市中医院医联体建设。在市区,全面落实由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各区、各功能区的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个卫生院。在县域,全面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县乡村一体化区域性医疗联合体;选择有条件的民营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或参与医联体;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

稳定增长

居民医保人均补助将超425元

健全完善全民医保制度是追求的健康保障。市卫计委在答复中表示,科学制订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六统一”要求,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稳定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医保筹资和保障水平,今年全市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5元以上。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等方面的衔接,更好地发挥托底保障功能,防止和减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另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支付方式改革与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相结合,推进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相结合的混合付费方式综合改革,今年实施按病种结算的病种数达100个以上。

合理制定和调整基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做好基层医疗服务价格与公立医院价格综合改革的政策衔接。实行核定任务与定额补助挂钩、适时动态调整等办法,加大财政对基层的投入。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建立基层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机制。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夯实基层人才基础;畅通人才招录和交流渠道,探索实施基层卫生人员编制“县管乡用、乡管村用”,促进形成卫生人才下移、双向流动机制。

记者 金山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