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张承惠:“十三五”中国保险业要达成三大目标-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2:07:48]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和讯保险消息 2016年9月3日,由和讯网主办的首届中国寿险发展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供给侧改革——中国寿险改革与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

和讯保险消息 2016年9月3日,由和讯网主办的首届中国寿险发展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供给侧改革——中国寿险改革与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是张承惠主题演讲实录:

尊敬的黄主席、章总,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刚才黄主席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发言,下面我想重点就中国寿险业转型的宏观背景谈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大转型的时期。这个大转型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感觉到,可以套用一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时期的特点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三期叠加”,二是“双重转型”。

“三期叠加”大家都非常熟悉,是经济增速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政策的消化期。

“双重转型”第一重是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个转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但到目前还没有完成。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完善,还有很多方面存在问题。比如价格信号扭曲,市场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足,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仍然不清晰等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意味着未来五年基本上要完成第一重的转型。

第二重的转型是从数量型的扩张到质量的提升的转型过程。这个转型应该说是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或者2008年加速了这次转型,大体上也应该在“十三五”的末期基本上达成转型目标。

我认为,当前的这次转型是自1978年中国经济大转型以来的第二次大转型。如果说第一次大转型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第二次转型就要完成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构建。第二次大转型的基本特征现在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我们可以做一些归纳。当然,不一定全面。

第一,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我相信未来“十三五”时期还是中高速,到“十四五”、“十五五”可能会转向中速。

第二,经济增长动力将会发生重大转换。以前是投资拉动,目前已转向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投资、消费、进出口三者的关系已经发生重要的变化,而且消费需求内部结构也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第三,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的生产组织方式越来越转向生产小型化、智能化和专业化。这“三化”会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而且也会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互联网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市场竞争的方式将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第四,由长期的供给不足转变为传统供给能力大幅度超出需求。因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技术由引进模仿转向自主创新,由应用技术创新转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而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技术进步。

第六,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带来非常深刻的长期影响。比如会改变投资和储蓄的结构,会改变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改变消费需求,这个影响非常长远。

第七,资源环境约束,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

第八,经济风险的积累和释放,未来五年内化解高杠杆和泡沫化为特征的风险将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九,在这个时期,我们会建设新型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需要保险业加快转型发展,为中国经济大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目标简单地说是三个目标:

第一,最根本的目标是促进有质量的增长。促进有质量的增长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促发展,二是调结构,三是防风险。

1、促发展,中国作为新兴保险大国处于保险市场高速增长阶段,在中产阶级不断扩大,城镇化、工业化加速的因素推动下,巨大的增长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特别是“新国十条”,保险业“十三五”规划赋予了保险业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要求中国的保险业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效管理自然和社会风险,帮助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等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决定了保险业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但是前期是要保证和提高发展质量,在这个前提之下,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2、从调结构来看,和发达保险市场相比,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包括产品结构、资金运用结构,竞争格局等等都不够合理,保险业发展模式也还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保险业的创新能力和保险机构的丰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保险商业模式面临着更新和调整。保险业的最终目标我认为是提高服务效益,增强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

3、防风险角度来看,近年来,保险业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一些AIG危机,债券保险公司等案例,表明保险业是有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传统观念认为保险业就是管理风险,自身不会带来创造风险,但实践经验证明这个判断是有问题的;或许有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来源,有可能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第二,目前,中国保险业的风险不容小觑,从公司治理风险,产品风险,资金运用风险,偿付能力风险,利差损风险等多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保险业的风险现状。刚才黄主席也对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的风险问题做了深刻阐述。未来我们必须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但是我不认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就意味着不会出现保险公司的破产和重组。我认为,保险公司的破产和重组恐怕也是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刚才黄主席也说了,保险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当然,不光保险机构,中国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都是不健全的。我相信,这是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内容。

第三,我们要通过构建管理风险的长效机制来提升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对于中国的寿险业来说,未来的使命主要有几点:

1、成为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重要支柱,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目前,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在多数省份入不敷出,只靠三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障这么一条腿是支撑不住了。未来在养老保障方面,我们的寿险业可以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加充分的供给。来适应老龄化所带来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可以帮助政府管理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帮助企业管理好各类年金,提升投资运营效率。同时,在医疗保障方面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保险产品。

2、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股票市场,大家都知道,投资者结构最大的特点是散户占比高,机构投资者占比低。如果按自由流通市值来算,散户投资者占比一半以上,而公募、私募、保险、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占比只有22.5%。而成熟的市场,比如美国标普500指数投资者结构中,个人投资者只占14.1%,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66.5%,不合理的投资者结构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投机性过强,波动性过大,对上市公司的行为制约不足,大量散户没有办法制约大股东的行为。改善投资者结构,保险机构应当成为重要的力量。同样的,在债券市场以及其他城市的资本市场中,中国的保险资金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寿险业的使命就是为实现国家战略保驾护航。比如促进和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支持绿色发展,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等等。我觉得这些在中国寿险业中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为了完成上述使命,我觉得需要推进以下三条关键性的措施。

第一,调整理念。

理念看起来非常虚,但是这几年我一直在坚持,调理念是根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凝聚有质量发展的共识。理念这个东西看起来很虚,实际是统领一切行为的第一要素。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并没有完成,之所以没有完成一个证据就是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我相信从保险业的情况来看,规模导向的发展理念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个理念将来怎么转,各位都是保险公司的老总,我建议你们做深入的思考。

第二,要大力推动保险业的供给侧改革,用改革来推动保险业的转型。

中国寿险业虽然发展是很快的,但还是存在着问题,在座各位都是行家,你们也非常清楚这个问题是什么?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展开。

第三,优化政策和制度环境。从两方面来看:

一是保险业之外的政策和环境。保监会职责之外的政策和环境,比如税收政策、多支出的养老体系,现在有些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我们说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是有严重的部门利益,有些地方政府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保险理念,不愿意用商业保险机制来解决问题,很多事情都是政府愿意自己做;制度设计方面,高昂的社保费率给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也缩小了自愿保险体系的发展空间;税收,比如税收递延养老保险迟迟没有落地。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本身是个政策咨询机构,我们当然会从国家的利益角度出发,不是偏向保险业,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呼吁政策支持,这也是我们本身的职能之一。

二是保险业自身的政策和制度。根据我们的监管制度,尤其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监管等等我认为还是有很大的改进和改革的空间。总的来说,中国寿险市场拥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刚才黄主席说只有四千多万人买长期寿险保单,非常坦率地说我也没有买长期寿险保单,我要买也是买短期意外险。过去历史上其实我的保险意识还是比较强的,80年代就开始买了,买了一次寿险产品就感觉上当一次,三四次之后我就不再买了。各位老总,你们可以从产品客户适用性角度,如果真正是从客户至上角度来考虑设计产品的话,相信会有一大批人会愿意来买寿险产品。

2015年,中国的寿险密度和深度都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比重现在大约在5%左右,这个比重也是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水平。比如经合组织国家中,保险和养老金的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平均达到20%,我们这个比重还是很低的。中国与国际发达国家在关键指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明中国的首先也还处于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十三五”时期,在我刚才说的大变革,大转型时期,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当然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我相信,中国的寿险业一定能够在这一轮大转型中脱胎换骨,更上一层楼。当然地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建设保险业强国。“十三五”时期,寿险业的发展一定能为发展成保险业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