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制造行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制定了2020年我国家具行业的各项发展目标,推动我国家具行业不断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逐渐增长,提升家具行业需求从而促进产业规模提升。2018年,家具行业短暂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定制家具市场规模逆势增长,主要消费人群也向一线城市高收入人群集中。我国人均家具支出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未来家具产品将向高端化、定制化等方向发展,发展前景良好。
国家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下游需求提升行业规模
家具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显著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满足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国际贸易、充分吸纳就业、推动区域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指导未来五年中国家具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继续推动中国由 家具大国 向 家具强国 迈进。中国家具协会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制订《中国家具制造行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十三五 规划中对家具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零售额、企业盈利水平、出口值等指标作出了具体规划,推动我国家具行业不断发展。
图表1:中国家具制造行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解读
家具行业需求与商品房销售面积有关,房地产行业销售火爆也带动了家具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2018年,受累于 史上最严 房地产调控政策、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开始下滑,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约17.14亿平方米,增速下滑至1.60%,按照每平米500元的家具购置需求,2018年家具行业需求规模约为8585亿元。整体来看,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步入社会,商品房销售是刚性需求,而房屋置业之后的家具更换也将不断带来家具行业需求,从而提升家具行业的市场规模。
图表2:2012-201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行业进入调整期,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一线城市
2018年,家具行业销售收入8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全年累计销售收入为7011.9亿元,同比下降22.57%。主要原因为家具行业经历了8年以上的连续增长,市场逐渐饱和,行业进入调整期,加之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下滑、产品结构调整等导致行业销售收入下降。
图表3:2012-2018年家具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家具行业进入调整期,但定制家具市场规模却逆势增长。2018年,定制家具市场规模约为290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0.22%;近7年来,定制家具市场规模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随着中产阶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开始关注居家的整体生活艺术,旧式的成品家具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生活的追求,人们更喜欢在居家生活中加入更多自主的创意与特色,这使得人们对定制家具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
图表4:2012-2018年定制家具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家具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2018年一线城市家具消费占全国比重的47.25%,远高于其他城市,一线城市消费者是家具消费的主力人群,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远不及一线城市的家具消费需求,二线城市家具消费仅占全国比重的16.48%,三线城市更少,仅占全国比重的5.95%。家具消费者常驻的前十个城市都是一二线城市,其中广州、上海、北京三个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力最强,远高于其他城市。
图表5:2018年家具行业消费者地区分布(单位:%)
人均家具支出较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家具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按照商品房销售面积测算,2018年我国家具消费市场需求约为8585亿元,而销售收入仅为7011.9亿元,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从人均家具消费支出来看,我国2018年人均家具消费支出为2694.62元,远低于同期美国的6435.21元和英国的5399.62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行业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图表6: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家具支出对比(单位:元)
2018年,家具市场销售收入出现下滑,但仅为短暂调整,未来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我国家具行业将呈现 两极化 的发展趋势,一极是高档家具消费的逐渐增长,另一极是平价家具产品消费的逐渐下滑,但是由于高档家具、定制家具利润率较高,家具行业市场规模依然会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家具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具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近期“就地过年”对2021年一季度GDP的影响受到市场热烈关注,但迄今的分析依然仅是简单判断了其对“生产”和“消费”的两大作用方向。本篇报告中,我们沿用此前的GDP生产法下行业视角...
打压资产泡沫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提供者 屈庆 - 2021年1月27日1、市场回顾与展望:打压资产泡沫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周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表示资产泡沫较大,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去应对,叠加今日央行omo再度大规模回笼流动性,债券利率明显上行。如...
港股收评:恒指重挫2.55%,科技股集体回调,军工、券商板块大跌 提供者 格隆汇 - 2021年1月26日1月26日,港股主要指数全线大跌,恒指低开低走,重挫逾700点,跌幅高达2.55%,报29391.26点;恒生科技指数收跌2.34%报9967.45点。指数经过连番上涨后,市场做多...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