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尚未完全普及的时代,有一种产品是大多数人都会使用的,这就是 U 盘。U 盘作为一种便携式的存储工具,曾经是大多数人都印象深刻的产品,基本上在学生时代,拷贝文件都是需要 U 盘作为中介的,但是谁能想到世界的 U 盘之王是一家中国企业,作为 U 盘的创始人,这家企业却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U 盘之王朗科的落寞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当中有一家不太受大家关注的企业,这就是朗科科技。说到朗科科技可能大多数人都没什么概念,但是说到它的发明 " 优盘 ",那么几乎没有人没用过这个产品了。
在世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存储设备一直都是计算机发展的关键,最早计算机是没有存储设备的,我们记录用的是卡纸,然后换成了磁带,在往后终于有了存储设备的出现这就是软盘,比较常见的是 3.5 英寸软盘,也就是俗称的 A 盘,再往后终于有了光盘,无论是 CDROM 还是 DVDROM 光盘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范围之内都是最常见的存储设备。
但是,光盘一次性使用的特点也让大家诟病不已,那么有没有可以多次反复使用的移动式便携存储设备呢?于是 U 盘出现了,U 盘由于其容量较大,可以反复使用,随意插拔,让其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移动存储设备,一直到今天都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移动数据传输方式。相信所有人都没想到,U 盘这个技术却不是哪家欧美公司的产物,它源自于一家中国公司朗科科技,在朗科科技最为红火的时候,三星、东芝、闪迪等等国际巨头都需要向他购买专利授权,否则都没办法生产销售 U 盘。
然而,就是这个大名鼎鼎的 U 盘之王,世界 U 盘专利的所有者,如今却陷入了一个落寞的境地,公开市场资料显示,2018 年,朗科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计算机、通信以及其他电子制造业,但是其毛利率仅为 9.41%,其中专利授权许可收入成为了朗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其毛利率达到了 100%,实现收入 3629.26 万元,但是朗科的净利润仅仅只有 6449.66 万元。可以说,这家科技企业的主要业务收入大多来自于专利。
并且朗科现在的业务模式就是 " 专利维权 ",数据统计朗科在 2011 年到 2018 年的这段时间当中,进有关专利的诉讼就高达上百次,专利诉讼几乎成为了朗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靠打官司维生的确是让人觉得吃惊不已,这还是不是让人最吃惊的,作为朗科科技的重要收入来源,竟然是房屋租赁,2015 年到 2018 年间,房屋租赁收入每年能给朗科贡献三千多万的收入,仅 2018 年贡献了 3741 万元。
一家科技公司靠打专利官司和租房子赚钱,这到底是一个多么奇葩的玩法?
二、朗科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其实,原来的朗科远不是这样的公司,根据启信宝的数据显示,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 5 月,几个海归一同创建了朗科科技,这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朗科科技在创立之初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实力,发明了 " 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 "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U 盘, "U 盘发明者 " 朗科科技依靠发明 U 盘崛起并凭借该专利登陆创业板,获得 IPO 募资净额为 61198.32 万元,成为 " 中国移动存储第一股 "。
朗科科技依靠 U 盘核心专利形成了专利运营商业模式,并曾以 " 优盘 " 作为其独占的商标,朗科科技的专利运营业务,在最好时期其专利授权超过 40 个国家和地区,许多耳熟能详的跨国企业如三星、东芝、金士顿等都曾向其购买专利授权。
可以说,朗科是一手好牌,但是这手好牌放在朗科手上似乎都没被打好:
首先,一招鲜并不能吃遍天。朗科科技的战略我们一定要总结归纳的话,可以说是 " 一招鲜吃遍天 ",朗科通过发明 U 盘,凭借 U 盘在全球的推广,一举成为了凭借一个发明快速崛起的公司,但是问题是朗科的 U 盘专利并不是无敌的。的确,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之内,朗科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让自己快速崛起,但是朗科却忘了两个东西,一方面,对于 U 盘这样的技术专利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特别是在更新换代如此频繁的互联网时代,朗科的一招鲜极其容易受到其他技术的冲击,比如说在现在各种互联网存储技术、云存储技术盛行,无论是用邮箱还是用网盘,都比朗科的 U 盘更加方便,这也让朗科其实从上市的极盛开始已经走了下坡路。
另一方面,专利是有有效期的,朗科 U 盘申请日期为 1999 年 11 月 14 日,专利权期满终止日为 2019 年 11 月 14 日。连朗科自己都不得不承认," 公司的专利运营业务对该专利形成重大依赖,目前尚无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该专利到期失效后对公司经营造成的风险,公司的专利主要集中于闪存等传统移动存储领域,而传统移动存储正日益被云存储、移动互联等加速取代,公司的主要专利以及专利池都面临失效的整体性、系统性风险。"
其次,朗科的企业内讧一直存在。从 2010 年上市开始,大量的高管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矛盾,理论上应该一致对外的朗科却是各自为战,甚至于业务都将朗科科技的年报称之为 " 大型高管意见不合现场 "。据年报显示,自 2014 年 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朗科科技董事会一共审议了 163 议案,其中有 28 个议案存在董事投了反对或者弃权票的情况;股东大会共审议了 54 个议案,其中有 5 个议案存在主要股东投了反对或者弃权票的情况。而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作为 U 盘发明者的两大创始人,邓国顺、成晓华两人原先可谓是亲密无间的战友,但是现在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仇敌,两大创始人的矛盾让企业陷入了严重的内斗与内讧当中,不仅严重削弱了产业的竞争力,更让朗科失去了发展的良机。
第三,无控股股东缺少主心骨。早在 2015 年 8 月,朗科科技就被认定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后朗科曾经反复为控股股东努力,2017 年底和 2018 年初,上海宜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下称上海宜黎 ) 先后受让中科汇通所持占 21 % 的股份和成晓华所持占 3.93% 的股份,使之成为持有朗科科技 24.93% 的第一大股东。然而第一大股东上海宜黎却始终没能筹集最后的尾款,甚至其所持朗科科技股权却面临司法拍卖。长期没有控股股东让朗科失去了主心骨,不仅没有发展战略,公司甚至连发展方向都找不到,如果一旦专利到期朗科基本上只剩下用租金和资金理财维生了,一家科技公司靠房租维生如果这件事成真的话,将会成为中国科技市场最大的笑话。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朗科所在的电子信息行业可谓是中国最为红火的产业,在 5G 等新兴技术的影响之下,整个产业其实有着非常好的前景,但是一个好的产业碰到朗科的现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说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个股的不确定性因素过大,还不如投资整体板块,寻找类似指数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可能会更安全一些,比如说天弘中证电子这样的指数基金等。
其实,朗科的案例能够给我们以非常明确的启示,这就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可能会因为一个优势快速崛起甚至加速上市,但是如果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班子和股份结构的话,再优质的资产都有可能因为内讧被白白浪费掉,朗科作为中国科技最先进的企业之一,却因为这种内斗走向衰弱,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
近期“就地过年”对2021年一季度GDP的影响受到市场热烈关注,但迄今的分析依然仅是简单判断了其对“生产”和“消费”的两大作用方向。本篇报告中,我们沿用此前的GDP生产法下行业视角...
打压资产泡沫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提供者 屈庆 - 2021年1月27日1、市场回顾与展望:打压资产泡沫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周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表示资产泡沫较大,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去应对,叠加今日央行omo再度大规模回笼流动性,债券利率明显上行。如...
港股收评:恒指重挫2.55%,科技股集体回调,军工、券商板块大跌 提供者 格隆汇 - 2021年1月26日1月26日,港股主要指数全线大跌,恒指低开低走,重挫逾700点,跌幅高达2.55%,报29391.26点;恒生科技指数收跌2.34%报9967.45点。指数经过连番上涨后,市场做多...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保持关注及正确方向。 只发布与所讨论话题相关的材料。 保持尊重。 即使是负面的意见,也可以用积极的外交辞令进行组织。 用标准书写风格。 包括标点和大小写。 注: 评论中如有垃圾和/或促销信息和链接都将被删除。 避免亵渎、诽谤或人身攻击,对于作者或其他用户。 仅允许中文评论。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
我已经阅读Investing.com评论指南并同意所述条款。 我同意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