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新华社:“保险+期货”,能否解决农民“靠天收”?-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2:26:2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风险呈加大趋势,亟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000061,股吧)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风险呈加大趋势,亟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000061,股吧)持续丰收。但是,一直以来农民 靠天收 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改观。丰收了,或出现 谷贱伤农 ;受灾了,或 颗粒无收 。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伴随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成长,金融业正联手打造 保险期货 的创新金融服务,目前已经在多个农产品领域试行,并在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价格不断下行

丰产之年 谷贱伤农

如何破解市场化定价之后的生产与价格之间的博弈关系,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入稳定,更是关系到维护我国农业可持续再生产及农业生产安全的关键问题。

国内外粮食价格长期倒挂,进口粮食持续冲击国内市场,从长期上看,依靠国家进行价格补贴的方式,不仅使得市场规律无法正常运行,也造成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无法有效提升。

如玉米,在2008年我国开始执行玉米临时收储之后,玉米收储价格持续上涨,玉米产量连年丰收,到2015年底,我国玉米临储量已经达到一年的总产量。2016年,国家取消了玉米临储政策,玉米重回市场定价之后,价格从2015/2016年度临储价2000元快速下跌,甚至一度跌至1400元附近。而进口玉米到岸价格也仅为1500元左右。

如何破解市场化定价之后的生产与价格之间的博弈关系,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入稳定,更是关系到维护我国农业可持续再生产及农业生产安全的关键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风险呈加大趋势,亟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

保险+期货 :

帮助农民规避价格风险

大连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指出, 保险+期货 融合保险和期货两个行业的特长,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民专注于生产,金融创新服务专注于应对风险,两者结合共同应对农业风险。

过去几年,我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在价格风险管理方面的功能得到广大工业企业的认可,并被广泛使用。但如何将这种管理工具运用到农业领域,在农产品定价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帮助农民规避价格风险,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从持仓合约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单边持仓规模仅为美国的9%。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指出,目前,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业企业总体数量仍不多。

而对农民来说,期货专业性太强,基本不懂。吉林省榆树市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孙大川直言,对农业保险更容易接受。

大连商品交易所相关负责人指出, 保险+期货 融合保险和期货两个行业的特长,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民专注于生产,金融创新服务专注于应对风险,两者结合共同应对农业风险。

2014年,大连商品交易所联合相关期货公司,借用保险理念,创新性地开展了三个场外期权服务 三农 试点项目。2015年8月,推出国内首单基于大商所期货价格的玉米、鸡蛋价格保险;9月,鸡蛋价格保险推出,成功探索出 保险+期货 模式。

稳步扩大试点

共筑农业安全新屏障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保险、期货、农业等领域 跨界 创新合作,正在积极探索形成行业互补、产业联动的金融服务三农新机制。

今年以来,证监会联合农业部、保监会在前期探索基础上,稳步扩大 保险+期货 试点。大连商品交易所以玉米和大豆为试点品种,支持开展12个试点项目,要求每个玉米试点项目现货量不少于1.5万吨,每个大豆试点项目现货量不少于1万吨,都是2015年的5倍。同时,郑州商品交易所也启动了 保险+期货 试点,并选择棉花和白糖作为试点品种,确定了10个试点项目,涵盖了8个省份。

屈冬玉表示,农业部相关部门会同试点地方的农业部门,主动对接证监会、保监会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研究完善试点操作办法,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此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研究大连商品交易所探索的 订单农业+场外期权+期货市场 模式,如果可操作、风险可控,可在下一步 保险+期货 试点中推广。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保险、期货、农业等领域 跨界 创新合作,正在积极探索形成行业互补、产业联动的金融服务三农新机制,在推动农业市场化,提供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中,共筑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新屏障。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