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保险消息 2016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发布式在京召开。本届会议以“年金制度深化改革与道路抉择”为主题,邀请部委领导、金融机构、学术单位多位专家发言,同时发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出席并讲话。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演讲实录:
我就简短一点,时间太晚了。我本人主要是做保险,也做一些社会保险。十几年前做一些企业年金的研究工作,我记得2003年的时候我和我一个学生发了一个对中国企业年金未来的预测,因为当时刚刚建立这个制度,大家很看好,我们当时也比较看好,我们当时预测到2010年中国企业年金发展规模可以到1.3万亿,参与率可以到接近40%,但是今天下来一看,我们预测这两个指标都远远没有实现。看来今天大家都共同谈到一个如何推动第二支柱的发展,建立我们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发挥第二支柱的作用。
刚才5位嘉宾说得非常好,从不同的角度,也是不同的身份,我特别感慨,如果我们党的各级书记都能像汪泓书记那么了解企业年金,这么专业,我觉得我们的社会保障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甚至第三支柱都可以得到更快的发展。所以我非常有感触。
另外,我感觉我们其他的嘉宾都从企业年金发展中的问题做了很好的分析,还有未来的展望预测,这方面我不一一的展开,我都做了记录。
我想最终大家都认识到了我们要发展好这样一个第二支柱,但是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两个方面归纳一下各位嘉宾的观点。
首先,我觉得要做好这件事情应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做。一方面想办法刺激需求,另一方面想办法改善供给。从刺激需求的角度,怎么能让更多的企业、员工了解,并且有兴趣,并且采取行动,加入这个计划中来,大家提了很多的建议,从上午胡部长就建议,我觉得都很好,比如大家提到能不能并轨,我说并轨是把第一支柱里面的个人帐户和企业年金实行某种融合,提出研究课题。比如大家提出能不能“自动加入”,降低门槛。
但是这又带来很多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不展开。你说“自动加入”,那我们现在企业会说了,我给员工的负担很重了,社保加起来是40个百分点,加上住房公积金20%,个人4%,64%了,我还拿什么再自动加入,自动加入的话员工5个点,我在配5个点,太多了,怎么办?我说这个好不是好,但是带来什么新的问题。还有怎么刺激需求,大家讲了税收优惠。还有从改善供给来说,我们也提到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给个人投资审核权,比如在初期的时候可以是默认的,因为消费者、员工不太清楚我一定要选什么,但是相关部门要把好关,给他默认的基金选择权,比如说大家也提到了我们能不能建立生命周期基金,针对不同员工对风险的不同偏好,大家下午还要讨论TDF,我最近刚从台湾回来,TDF在台湾发展的很好。
还有很多嘉宾提到了我们要改善企业年金的管理,比如说在投资的范围方面、比例限制方面,能不能放得更开一些,这点我同意,因为我们企业年金是长期性的,国外来看权益类配置方面也会比较高,比如有的代表说能不能从30%提得再高一点,都是很好的建议。
还有大家提到在领取方面能不能改进一点,建议分期领取,真正发挥保障的作用,我建议我们分期领取怎么个分期领取?我不太清楚,可能各单位各地方不太一样,因为现在这个问题月吸收明显和突出,职业年金也进来了,将来也有领取问题。
我们本来建立这个目的是为了给职工退休以后建立细水长流式的养老补充,我们当然希望他分期领取,问题是怎么分期领取,有没有约束力。我记得好几年了我建议,在这个阶段上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可以鼓励职工以商业养老保险年金的方式领取,这样我们商业保险公司设计出和企业年金对接的产品,员工退休的时候就自动的把企业年金里的帐户购买了基期的年金保险,这样的方式我认为是很好的选择。
另外对参与者、职工,包括企业和职工,加强有关风险方面的教育。
我觉得都是我们从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给方面共同发力,我相信我们的企业年金市场,借用保监会的一句话“未来会更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