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38年财险风云之5大周期、4大因素、7大趋势 看罗海平描绘财险未来图谱 -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3:44:09]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编者按 自1979年复业,38年发展历程,财险业几经变迁,却始终跳不出原来的窠臼,在这看似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编者按 自1979年复业,38年发展历程,财险业几经变迁,却始终跳不出原来的窠臼,在这看似不变的市场格局中,究竟透露着怎样的玄机?

1月13日的“2018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我们邀请了保险行业大咖,经济学博士、保险资深专家罗海平先生,他从事保险34年,从人保最基层开始做起,一步步走向保险高管;他体验并见证了中国保险发展历史轨迹,既在中国人保、太平大型国有公司担任过领导,也在阳光财险、中华财险担任过总经理或董事长,对行业的规律及趋势有其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他借助详实的数据,引领现场观众纵览38年财险行业发展风云,以及在那周期跌宕背后不变的根源,沿着历史发展脉络,他又给出未来发展趋势预判。整体来看,在他眼中,财险业的过去和未来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数字来概括和展望:

“五大”运行周期:恢复发展期、竞争形成期、高速增长期、盈利发展期、平稳增长期,平均五至七年一个周期,跌宕起伏,特点鲜明。

“四大”关键因素:经济走势、政策驱动、上游产业发展、承保能力及偿付能力充足性,不成熟的中国产险市场 “政策市”特点显著。

“七大”趋势:竞争格局、业务结构、车险经营、发展区域、保险产品、营销模式、保险科技。七把利剑,悬于心头又指引行业发展方向。

在发言最后,罗海平指出,财险行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顺着河流走,我们就能找到大海;顺势而为,不要与趋势为敌。

下文根据罗海平在“2018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国内财险业务发展周期始自1979年,至今已38年,毛泽东主席讲,“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就来看看38年间的财险业发展历程并洞察其未来发展趋势。

只要顺着河流走,我们就能找到大海。中国财险业38年发展自有其历史轨迹,我们通过这些年的数据,来研究其自身规律,确定了“五大运行周期”和“四大发展因素”,以及关于未来的“七大趋势”,个人原创,欢迎拍砖。

1

38年财险潮起潮落造就“五大周期”
38年财险风云之5大周期、4大因素、7大趋势,看罗海平描绘财险未来图谱用GDP增长曲线和财产业发展曲线、新车增长线做对比。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财险业务增长始终和GDP增长有密切关系,它始终同实体经济发展的景气度高度相关,产险业务增速一般维持在GDP的1.5倍到2倍之间。此外,新车增长速度也会影响财险发展轨迹。
从综合成本率的角度来看,其正逐步走向比较平滑的方向。从综合成本率的角度来看,其正逐步走向比较平滑的方向。

依据经营数据、政策研究和行业自身规律,结合发展周期和承保盈利周期,将38年划分为五大周期,五个周期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恢复发展期(1979-1996年)--产险引领行业恢复发展,荣光18年

恢复发展期始于1979年保险业全面复业,止于1996年人保产寿业务分离,行业全面恢复发展。行业保费收入从4.6亿元增长到452.5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

这是产险人念念不忘的18年,产险引领保险行业恢复发展,1996年力压人身险,业务占比达57.6%,自此再无超越。人保独角戏的局面逐渐发生变化,兵保、太保平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行业经营主体逐步增加。

竞争形成期(1997-2002年)—老三家竞争态势初具,波动6年

太平洋和平安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3%和10.2%,“老三家”的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行业发展动能不显著,尚未培养新的保费增量来源,保费收入从480.73亿元增长到778.3亿元,年均增速不到11%,慢于GDP增速。

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竞争格局初现”。保险公司的数量快速增至23家,主体增加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保险费率从1998年开始连续四年下滑,2002年创下新低3.29‰。行业整体综合成本率宽幅震荡,自90.5%至107.2%,波动剧烈。

1998年保监会成立,全面实施监管职责,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

高速增长期(2003-2009年)——高速增长,迅速膨胀的7年

高速增长得益于政策推动和上游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险经历了史上最快的发展期,也是承保亏损最严重的阶段。行业保费收入从869.4亿元增长到2875.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2.06%,是同期名义GDP增长率的1.96倍。


38年财险风云之5大周期、4大因素、7大趋势,看罗海平描绘财险未来图谱推动行业高速增长的因素有两点,一是政策利好助推行业发展。重大政策的颁布实施改变了产险业务的结构和发展走势,交强险推出、“国十条”颁布、农险补贴政策推出,助力行业高速发展。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家投入4万亿元,也是推动财险行业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二是汽车销量增长为车险发展注入能量。入世后汽车销量迅猛增长,车险保费复合增速25.94%,同期非车险复合增速仅为13.93%。

保险公司的数量增至42家,公司的快速扩张和保费高速增长也带来了综合成本率的高企,2006-2009年行业连续四年承保亏损,综合成本率一度高达111.6%。

2008年《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保监70号)文出台,着力规范市场秩序,这是产险业的一根救命稻草,结束了全行业亏损的尴尬局面。

盈利发展期(2010-2014年)——行业全面繁荣、黄金时代5年

70号文严格监管政策引领行业进入盈利周期。2010年,产险业开始盈利,车险也扭转了2006年以来连续四年承保亏损的局面。行业保费收入从3895.64亿元增长到7203.38亿元;增长了近两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1%,是同期名义GDP增长率的1.98倍。保险公司的数量增至65家,受巴菲特投资理论的影响,资本开始追逐保险牌照。

这是行业最好的黄金时代,全行业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从2008年巨亏83.47亿到2014年盈利716.07亿,承保盈利公司面逐步增加。


农业保险是这个阶段的亮点。2012年《农业保险条例》正式颁布;农业保险从2007年的53.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25.8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了6倍,年均增速29.4%,快于同时期的产险业保费增速。 农业保险是这个阶段的亮点。2012年《农业保险条例》正式颁布;农业保险从2007年的53.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25.8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了6倍,年均增速29.4%,快于同时期的产险业保费增速。

平稳增长期(2015-2020年)——平稳增长、仍存变数的6年

我们正处于平稳增长期,预计将延续至2020年。保费收入告别快速增长进入稳定增长区间,2015年增长10.99%,2016年增长9.12%,2017年产险业保费将突破1万亿。公司数量已增至84家,开始探索自保公司、相互保险公司和科技保险公司等新模式。

车险商车费改的推进,促使车险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保费充足度经受考验,增速将出现下行。非车险业务迎来了快速发展,意健险、责任险和保证险等险种成为新增长点;增长的同时却难逃承保亏损的窘境。互联网保险开始产生、发展,它会带来一些模式、产品的改变,但仍不足以影响整个产险业的周期。

2

四大关键因素左右财险周期变化

影响产险业周期更迭的显著因素是什么?简言之,四个因素,核心影响源自政策。


宏观经济的走势和实体经济的景气度。GDP增长和产险业务增长的曲线是同向的,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实体经济的繁荣和景气为产险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保源,是影响产险业周期更迭的基础性因素。宏观经济的走势和实体经济的景气度。GDP增长和产险业务增长的曲线是同向的,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实体经济的繁荣和景气为产险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保源,是影响产险业周期更迭的基础性因素。

国家相关政策驱动和行业监管政策。国家政策方面,国十条、农险补贴政策、“一带一路”政策、责任保险、大病保险等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政策的推动,促进了产险业务的发展,也改变了产险的业务结构。产险1万亿的保费总盘中,受政策驱动的业务已近2000亿。监管政策方面,2009年70号文件和推进中的商车费改都改变了车险的走势。

汽车行业销量和走势。产险市场车险业务占据七成份额,受上游汽车产业的影响明显,汽车销量的走势与产险业务的增速高度关联。因此,产险的周期与汽车行业的周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保险行业的承保能力及偿付能力充足性。目前,产险业的承保能力是过剩的,资本对产险牌照依然具有热情,保险主体对保费规模的追逐短期内难以改变,也就决定了竞争依然激烈。从国际经验看,承保能力在不足和过剩之间转换,带来保险价格的上升和下降,进而影响整个产业周期波动。

政策演变,财险行业将现七大趋势

2015年到2020年这一周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对财险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其对金融业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重新定位了保险监管。这其中包括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的定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定位,“保险姓保、监管姓监”的定位等等。有理由相信,围绕着十九大精神会出台一系列政策,从而改变保险行业。

关于未来,有两个大的判断:

产险业大势预判1:保费将从中高速增长期转入中低速增长期。

预计未来产险业保费增速在10%左右,并可能维持到2020年。商车费改深化叠加新车销量增速下滑,车险增速下降已成定局。非车险业务仍将快速增长,但难以完全弥补车险增速下降带来的增量缺口。

产险业大势预判2: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接近盈亏平衡点。

预计行业接近盈亏平衡点,大公司成本率低于100%,中小公司则普遍高于100%。在行业承保能力溢出的现状下,综合成本率的挑战越来越大。随着商车费改深化,车险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赔付率逐步回升,费改红利基本耗尽,现有承保利润率将难以维持。非车险受竞争加剧、费率持续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综合成本率将继续攀升,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

站在当下,洞见未来,七大趋势可能改变产险业发展轨迹和模式。


趋势一:竞争格局 趋势一:竞争格局

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行业有这样一句说得好“老大和老二打架,吃亏的是老三”。

商车费改后,第一集团的“人太平”充分发挥成本、品牌、渠道、人才等优势,从保费增量和综合成本率情况看,强者恒强已成定局。第二集团的主流公司,国寿财和中华联合等都经受了很大挑战。中小公司更是面临发展乏力、承保亏损、偿付能力不足等困局,可以预见未来部分中小型公司将主动退出车险市场。

趋势二:业务结构

非车险占比将持续上升

从国际经验来看,非车险业务占比应高于车险业务占比,欧洲市场车险占比27%,全球平均车险占比42%,中国则严重偏离这一均值,也预示着非车险市场是下一阶段的新增长点。近几年,国内市场信用保证保险、健康险、农业保险等险种的快速发展也印证了这一观点。预计2018年产险业的车险占比会重回70%以下,非车险占比会超过30%,开始和国际市场逐步接轨。

趋势三:车险经营

价格下降,赔付率上升,费用率下降

预计车险将从“高价格-低赔付-高费用”向“低价格-高赔付-高费用”过渡,最终向“低价格-高赔付-低费用”演变,回归保险保障的本源。

车险的综合成本率结构预示着车险继续降价的必然性。2017年11月,车险综合费用率达39.3%,综合赔付率58.9%,这是很不合理的结构。车险费改后,到2016年底车均保费下降了5.3%,2017年下降3.6%,车险下一步降价再降价仍然是趋势。


趋势四:发展区域 趋势四:发展区域

三四线城市与县域市场将成为主战场

受汽车限购、汽车销售下沉和保险消费梯次转移影响,一二线城市新车业务增量有限;三四线城市车险占比越来越高。东部地区新车已接近饱和,中西部地区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对于旧车业务,行业会主攻保全和保足,提升单均保费。对于新车业务,中西部、三四线和县域市场发展机遇凸显,将成为行业争夺的主战场。

趋势五:保险产品

简单化、个性化、定制化

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产险业的保险产品也面临转型变革。条款方面,趋于简单化;产品方面,由同质化演变为个性化、定制化;形态方面,互联网技术推动产品场景化、碎片化。

趋势六:营销模式

广度+深度+精准

广度营销。传统保险公司现在都在补on line短板、互联网公司在补off line短板、BAT在线下设点。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是大趋势,移动端连接未来,是决胜的利器。

深度营销:产险业平均续保率在55%,还有45%的客户在不断游离。一个客户、多个产品、综合服务模式,将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续保率和忠诚度。

精准营销:随着国内“新中产”和互联网原住民成为保险消费主力,年轻化和高品质客群将构成未来保险市场的主力客群。唯场景化营销才能不断满足客户“体验+个性+品质”的需求。

趋势七:保险科技

方兴未艾,将重塑保险价值链

每一次的工业革命的背后,都是技术革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将在产品设计、承保定价、分销渠道、理赔服务、技术系统等领域改变行业的结构和发展态势。保险科技的应用现在初见端倪,科技对于保险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重塑刚刚开始,将会给公司的全面经营管理及营销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在对财险发展周期与未来趋势预判进行分享之后,有一句话想送给大家:顺着河流走,我们就能找到大海;顺势而为,不要与趋势为敌,因为财险行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在对财险发展周期与未来趋势预判进行分享之后,有一句话想送给大家:顺着河流走,我们就能找到大海;顺势而为,不要与趋势为敌,因为财险行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