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资本市场出现的巨幅波动、2016年10月份开始的债市为期两个月的暴跌对保险公司经营带来巨大压力。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再次认真地思考,保险资产管理的定位以及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重要性。
保险资产管理者普遍认识到,保险资金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和一些基本规律一定要认真坚持、不能违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保险资金的投资应该以固定收益类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类为辅;股权投资应该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保险资产管理一定要坚持服务保险主业,一定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化投资,一定要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认识到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
人们在批评激进投资行为的同时,也在冷静思考:非理性的高成本负债经营,也是极端投资行为的潜在推动力。站在资产管理的角度去看待负债经营成为业界思考问题的另一个角度。
寿险公司的负债经营
过去几年,我国保险行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中国保险市场规模从全球第六上升至全球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的发展路径出现分化:有的保险公司坚持传统“负债驱动资产”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个险渠道和期缴业务,保费收入稳步提升,业务质量不断改善;有的保险公司另辟蹊径,采取“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通过银保渠道大力推动高结算利率的万能险等产品迅速提升保费规模,投资端保持较为激进的投资策略,通过承担较高的风险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
1、关于负债成本。保险公司的负债端成本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保证部分和非保证部分。保证部分是刚性成本,主要是指万能险的最低保证利率以及传统险和分红险的预定利率;而非保证部分是客户的预期收益,主要包括万能险结算利率超过最低保证利率的部分和分红险的分红。
2、极短的负债久期。为迎合国内居民的理财需求,保险公司把万能险设计成存续期较短的产品形式(通常在3年以内,一般为1年或者2年)。
这种形式虽然满足了居民对理财产品流动性好收益高的要求,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经营的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负债错配风险。为满足负债端高企的成本,保险公司资金的投向多为不动产、债权计划、股权等流动性较差久期较长的另类资产,一旦面临新增保费的下降或者遭遇集中退保情况,保险公司或将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针对这些情况,保监会分别于2015年12月、2016年3月和8月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中短存续期的万能险产品,要求立即停售存续期不满1年的产品,并对存续期1年~3年的产品提出存量逐年递减的要求。
3、对投资端的强约束。高企的负债成本和极短的负债久期对投资端的资产配置形成了强约束,保险公司资产端陷入了一种困境,即可选择的投资品种少,很难找到合适的资产进行配置;资产配置方案和投资计划能够抵御市场波动冲击的能力也越来越弱。
高成本负债倒逼投资端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工具;负债端的短久期倒逼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使投资账户面临较高的流动性风险。近几年来一直遭到诟病的保险投资端风险凸显,其本质上是越来越强的负债约束下不得不进行的一种选择。因此,解决投资端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要做的一点是减弱负债端的强约束。
对险企负债经营的建议
1、回归保险本质,发展保障型产品,降低负债成本。保险产品与其它金融产品相比,核心优势在于保障,理财只是辅助功能。保险公司通过开发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养老保险这些与人身密切相关、满足保障需求的产品,弱化保险中的理财功能,有助于降低保险负债成本。
此外,保险公司还应丰富产品形态,适度推动期交分红、万能和投连等产品销售,与客户分享收益共担风险。既可以满足客户在低利率环境下财富管理的需求,又可以增加负债成本的弹性,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2、做好利源管理,提高“三差”中死差和费差益占比。目前,我国寿险业利润来源中,利差占比超过了80%,这使得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利率环境变化时面临巨大挑战。
通过降低利差在整个利润来源中的占比,将能够为投资业务提供更宽松的空间,从而使资产配置和具体投资计划能够更从容地捕捉市场机会,更有效地提升长期、持续、稳健的复合投资回报。
3、资产端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实现与负债端的良性互动。资产负债管理的本质是通过资产负债联动,实现资产端与负债端在收益、风险、期限上的动态匹配和均衡。想要实现这一点,寿险公司必须全面承担资产负债管理的主体责任。
在制定目标方面,改变当前资产(收益率)和负债管理(业务规模)目标相互脱节的现状,结合偿二代监管规则的要求,实现业务与资本的有效联动,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实现向精细化管理、集约式增长的转型。
在组织体系方面,建立包括投资、精算、销售、财务、风控等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的体系结构,形成多点联动的投资决策体系和内部沟通机制。
在实施推动方面,形成以产品为原点,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机制,将资产负债管理有效贯穿于保险产品设计、准备金计提、投资策略选择、流动性管理等业务全流程,从而有效推动资产负债两个轮子协同发展。
(作者系长城财富资产管理公司副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