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从忐忑到从容:中国保险业 金融开放排头兵? -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3:54:1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风从东方来。2001年,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中,“开放保险业”成为中国的对外承诺,年轻的中国保险业义无反顾,又心怀忐忑地面对一场未知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有四张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风从东方来。

2001年,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中,“开放保险业”成为中国的对外承诺,年轻的中国保险业义无反顾,又心怀忐忑地面对一场未知的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有四张“壳牌照”的尴尬;有集中批复300多家分支机构的慌张;有为独资人身险公司“民间谈判”的智慧。

十七年,弹指一挥间。财富杂志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显示,2017年,全球57家保险类企业上榜,其中8家来自中国,包括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安邦保险、太平洋保险(601601,股吧)、友邦保险、国泰人寿、新华人寿,中国保险业今时已不同以往。

2018年,中国保险业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宣布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明确,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保险业被认为或将再度作为金融开放的排头兵,从放开人身险公司持股比例提速,到经纪、代理和公估三大领域敞开怀抱,开放力度超预期。且有分析认为,未来外资进入保险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在合资公司中可以谋取控股地位,甚至还可以独资子公司的形态经营。

可以说,今日中国保险业的开放,更为自信、从容。

四张“壳牌照”命运多舛

回望过往,可见的则是,保险业在试错中开放前行。

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年轻的中国保险业成为率先对外开放的金融领域,一时间“狼来了”的声音甚嚣尘上。

其中,“壳牌照”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2000年10月,保监会批准四张保险牌照——民生人寿、东方人寿、生命人寿和恒安人寿。这四张牌照是WTO谈判的产物,因为在谈判的过程中,在讨论第六项“影响服务贸易的政策”第二款“合资伙伴的选择”时,中国政府提出外资保险公司选择合营的中方公司,必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鉴于当时符合条件的中方公司并不多,所以这四张牌照应运而生。

换句话说,这四张牌照在筹建成立后,必须先与外国保险公司合资成立新的合资保险公司,然后才能以合资保险公司的名义开业经营。

翻看资料,这四张牌照的中资股东星光璀璨。例如,民生人寿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由万向控股、泛海控股(000046,股吧)、汇仁集团、海鑫钢铁、东方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等民营企业作为发起人而设立。

不过,造化弄人。2001年9月,在最终公布的WTO协定中,对国内合资伙伴的身份限制被取消,原本炙手可热的“壳牌照”陷入尴尬境地。2002年9月,国务院有关部门调整政策,同意外资保险公司参股“壳牌照”。

其中,虽然民生人寿、生命人寿率先与外资保险公司牵手,但是并不平静,尤其是生命人寿暗潮涌动的股权变更;恒安人寿最为标准,2002年7月,恒安人寿与欧洲最大的互助保险公司——英国标准人寿签订合约,双方各自出资6.51亿元,各占50%的股比,注册资本金13.02亿元;东方人寿则令人惋惜。

2004年,台湾人寿计划以2.6亿元新台币参股东方人寿,但不料控制东方人寿的“德隆系”突然崩盘。当年8月,东方人寿受牵连,成为中国第一个被保监会勒令停业的保险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到几位当事人,回忆起来均是感慨万千。如今看来,东方人寿竹篮打水一场空;生命人寿魅影重重;民生人寿、恒安人寿不温不火。可以说,四张“壳牌照”成为一段历史的注脚,沉浮变迁望尽世事沧桑。

此外,在WTO前夕,保监会一次性批准了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华泰财险在国内筹建300多家分公司和中心支公司。显然,这是应对“狼来了”的重要准备。

一位亲历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分支机构有了,但一是缺钱,二是缺人,发展起来基本是野路子,消化和调整持续多年。应该说,这是中国保险业在摸索中成长的一段路。”

友邦故事

友邦则以另一种成长路径见证了中国保险业的开放史。

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友邦保险率先以独资经营方式进驻上海,成为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

在WTO谈判中,这种地位自然受到挑战。2013年4月,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第十届北大赛瑟论坛上曾回忆称,“其实,WTO谈判最后是在上海结束。十五年的入世谈判,最后一场谈判并不是与美国谈判代表谈,因为当时已与美方签订了一揽子协议,但留下了一个尾巴,即AIG已经享受的独资人身险公司地位问题。”因此,龙永图与AIG集团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的“民间谈判”成了中国WTO谈判的最后一锤。

龙永图表示,根据WTO谈判协议,人身险业务,允许外资在华设立合资公司,占股不得超过50%。为此,格林伯格积极寻求继续保留AIG在华地位。

起初,格林伯格的要求被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格林伯格想要将这种特权由上海扩充至全国。几经磋商,中方同意为AIG开放几个城市,于是格林伯格和龙永图再次坐在谈判桌上,最后敲定了3个城市。友邦保险成为唯一。

不过,超乎预期的开放已经到来。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开放措施,其中包括“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至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

五个多月前,在国新办介绍中美元首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三年后,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至51%,五年以后不再设限。”这意味着,放开外资持股人身险公司限制的时间表进一步提速。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认为人身险资金量大,关系到国计民生、金融稳定等。不过,开放是国之大计,开放和竞争才能真正提高市场效率,保护消费者利益。中方公司的竞争力从来都是竞争出来的,而不是被保护出来的。”

朱俊生续称,“未来外资进入保险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在合资公司中可以谋取控股地位,甚至还可以独资子公司的形态经营,从而增强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灵活性与自由度。开放政策落实后,可以预期外资人身险业务将加快发展,它们经营理念比较审慎,在长期保障型业务拓展方面较有经验,将促进中国人身险市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开放中的外资优劣势

回顾外资保险公司在华发展之路,欣喜者有之,忧愁者亦有之。同方全球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兼行政官王前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外资保险公司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外资保险公司经营会更稳健,更偏向于传统寿险的销售,注重价值成长,更为关注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等业务衡量指标;投资方面不会出现激进行为;重视合规和风险防控。”

“劣势在于,经营机构和经营网点分布较少;在先进技术、产品研发、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本土化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以真正适应中国市场需求。此外,一些外资保险公司本土化不够,结合客户需求不够,注重业务发展和分公司经营不够。”王前进续称。

但中国市场巨大,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17年,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140.06亿元,市场份额5.85%,比上年同期增加0.76个百分点。其中,外资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较低,外资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06.39亿元,市场份额1.96%。外资人身险公司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原保险保费收入1933.66 亿元,市场份额7.43%。

实践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从过往看,中国加入WTO之时,并未承诺允许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强制保险业务,因此外资财产险公司一直被挡在交强险业务的门外,商业车险市场的拓展亦举步维艰。2012年,保监会修改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向外资财产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市场,中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开放措施纷至沓来。目前不仅是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还有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保险外资经纪公司经营的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的要求等。

大童保险董事长蒋铭认为中国保险业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力度超乎预期,这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人才进入中国保险业,在竞争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

众安保险CEO陈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加快中国保险业开放进程将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通过开放促进发展,使得国内的金融机构不断地提升效率;二是借鉴国外保险产品的设计理念和风险管理经验,同时也会有更多保险的产品被带到国内,给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中国人寿担当“保险姓保”排头兵 四年累计赔付5877亿元多险企发力雄安 报告称新区或成新型保险试点排头兵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