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
2017年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下称“信美”)成立时,担任这家新型相互制保险组织首席投资官的是徐天舒,彼时他从兴全基金副总裁任上辞职到信美“创业”,一度受到基金圈的关注。
日前,徐天舒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这也是他加入信美以来首度接受媒体专访。在徐天舒看来,与基金投资相比,保险资金是长期资金,可以不必关注短期的“噪音”,投资更加“从容”。
成立两年来,信美的投资业绩较保险同业更显稳健:2018年收益率5.9%,高于行业的4.33%;今年上半年年化收益率5.4%,略低于行业的5.56%,预计全年收益率5.6%。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投资资金约18亿元。
预期全年
投资收益率5.6%
证券时报记者:去年信美的投资收益率5.9%,比行业整体水平要好,是怎么做到的?
徐天舒:主要是大的配置方向做对了。一方面,去年股市不太好,拖累了很多同业,信美是新公司,资金量小,风险容忍度低,并没有投权益,可以说在去年不太好的行情下我们没有包袱。同时,我们判断对了债市走势,在年初加杠杆配债,在债券收益最高的时候就把债买足了。
证券时报记者:预期今年的投资业绩如何?
徐天舒:上半年开局,信美处于比较不利的位置,主要是因为去年对股市一直不看好,今年初还是空仓,本打算3、4月份再布局,没想到2、3月份涨得厉害,我们到6月份才开始进入,目前大概有10%左右的浮盈。
另外,今年债券收益率不是特别好,如果保险公司长期投资收益的中枢在5%~6%之间,那对我们来讲,今年的债券收益就有点下不了手。因为买入后可能会有浮盈,但从持有到期的角度看,这个收益不算高。
债券方面下不了手,我们就转向一些相对安全的非标。信美目前权益类配置占比约为15%,剩下的主要是债券和非标,非标大概占15%~20%。
总结上半年,信美投资回报大约在5.4%左右,比行业(5.56%)略差一点。下半年,到7、8月份非标逐步配好,权益类的浮盈慢慢释放,如果权益市场能维持现在这个水平,我们全年投资收益大概在5.6%。
三大优势与一个劣势
证券时报记者:以前您在基金业,现在转做保险投资,这两者各有什么优劣势?
徐天舒:与券商自营、市场化发行产品的公募基金相比,保险资金是长期的,这是一个优势。
公募基金的一个最大“缺点”在于注重相对排名,而且是相对短期排名。这导致基金经理在排名压力较大时经常会“搏一把”,也会导致大家就盯着短期、不看长期,这其实很影响业绩。而保险资金投资不必把过多精力放在排名上,更可以从长期考虑。
公募基金另外一个劣势是它的资金往往跟需求是反向的,也就是顺周期的,这也不利于投资。
顺周期的意思是,基金经理最不需要资金的时候,资金大量涌进,规模大了,就只能不断去买,因为有最低仓位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基金有时候会建议客户赎回。但是等到基金经理很需要钱的时候,要抄底的时候,往往又进不来钱。
但保险资金不存在这个问题,作为长期资金,在行情很差的时候也可以去买、去抄底,更容易从长期考虑进行布局。
再者,保险公司如果规模做大了,把相关投资资质都拿到,能用的工具很多,投资是可以很从容的,能够在不同资产之间进行配置,更好地平滑业绩。相较之下,公募基金能投资的领域很少,还有仓位限制。所以,如果有长远眼光的话,险资投资完全能够做到业绩慢慢上升,保证覆盖掉公司成本,这是险资一个很大的优点。
不过,如果从市场化机制看,肯定还是公募基金强。基金很透明,大家都是在一个跑道上比赛,排名清清楚楚,所以机制上会比保险更市场化。保险这点之所以不如公募基金、券商或其他私募基金,主要还是保险资金的投资是多目标的,既要绝对的也要相对的;又是一个不同业务综合的大池子,很难把每一类业务都剥离出来跟外界比较,机制很难市场化。
总体上,在基金公司,你可能关注的短期因素有很多,包括在我看来是“噪音”的东西,当时在基金都要很关注。再一个感受就是,保险投资至关重要的是“配置”,至于单类资产中是不是买到了最好的那几只,并没有那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