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一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整体充足-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5:41:28]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本报记者 钱林浩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同比仅增2.3%,增幅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疫情给保险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由此可见。近期,各家保险公司陆续披露了今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金融时报》记

本报记者 钱林浩

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同比仅增2.3%,增幅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疫情给保险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由此可见。近期,各家保险公司陆续披露了今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金融时报》记者统计的178家保险机构情况显示,目前保险业偿付能力整体保持充足。

中法人寿仍陷困局

在行业偿付能力整体充足的背景下,仍有个别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不乏熟悉的面孔。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法人寿的偿付能力状况继续恶化,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上一季度末的-15561.31%进一步降至-18227.01%。中法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基于偿付能力表现,其已启动业务管控、费用管控、投资管控等偿付能力管理的相关措施,同时加大与各方的沟通力度,加快公司资本金补充进程。但长期以来,中法人寿的增资事宜迟迟未见进展。为了应对糟糕的偿付能力状况,中法人寿依旧只能选择向大股东鸿商集团借款。据《金融时报》记者梳理,自2017年以来,中法人寿向鸿商集团的累计借款金额已超过2.6亿元。

根据险企偿付能力监管规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等偿付能力风险较大的保险公司将被监管部门列为重点核查对象。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百年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上一季度末的126.62%下滑至106.77%。事实上,去年以来,百年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就频频在监管红线边缘徘徊。2019年第一季度,百年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1.82%,随后降至111.67%,并在第三季度进一步下滑至104.17%。虽然百年人寿的该项指标数据在去年四季度得到提升,但此番又跌至监管重点核查对象之列。

险企偿付能力报告所披露数据中也能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家人身险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该公司部分投资项目进度延迟,为了在金融市场震荡的情况下规避风险保持流动性,导致其今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未达预期。与之相伴的是,保险公司业务在第一季度较为集中,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大幅增加,再叠加投资端所受疫情影响,该人身险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经营呈现亏损,也使得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显著下降。

外资再保险增资积极

除中法人寿外,纳入记者统计的79家人身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约为215%,而84家财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约为406%,财险公司在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的表现优于人身险公司。

但在经营承受一定压力的状况下,为了支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险企也在积极补充资本实力。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有人保财险、中邮人寿、珠江人寿、农银人寿、平安人寿、民生人寿6家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年期的资本补充债券,发债规模合计达373.5亿元。此外,融盛财险、招商仁和人寿、现代财险、阳光财险等保险公司的增资事宜也在今年相继获得批准。无论是发债还是增资,险企加快补充资本、提升偿付能力的意图都十分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14家再保险机构中,除新近获批开业的大韩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外,其余再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保持在较为充足的水平上。

这与去年以来再保险机构特别是外资再保险公司积极推动增资不无关系。近日,银保监会就批复同意德国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简称“汉再上分”)增加注册资本15.6亿元。增资完成后,汉再上分的注册资本由25.45亿元增加至41.05亿元。这也是去年以来汉再上分第二次推动增资。在2019年9月,汉再上分就已获批增加注册资本10亿元。

在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的春风劲吹之下,今年增资获批的外资再保险公司还包括瑞士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加至13.55亿元。而在2019年,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德国通用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外资再保险机构也均获批增资。这也反映出,随着保险业加快转型发展,我国再保险市场正在展露出发展机遇,外资再保险机构已经先在财务实力上做好准备。

产寿险公司均超半数盈利

随着偿付能力报告发布,今年第一季度险企经营情况也揭开面纱。

从记者梳理统计的情况来看,在80家人身险公司中有52家险企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28家险企呈现亏损。其中平安寿险和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寿险公司净利润超过百亿元,分别约为198亿元和175亿元。其他第一季度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险企还包括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601336,股吧)、太平人寿、人保寿险、友邦、阳光人寿。此外,“银行系”险企表现不俗,中邮人寿、农银人寿、招商信诺人寿等10家保险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22.3亿元,其中中邮人寿净利润最高,约为5.4亿元。27家外资人身险公司中,有19家险企实现盈利。

在财险市场上,84家险企中有63家公司实现盈利,21家遭遇亏损。“马太效应”依旧显著,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依旧占据净利润排行榜的前三位,“老三家”在今年第一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26.2亿元,而84家财险公司同期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62.9亿元,“老三家”占比超过77%。但“老三家”的盈利表现也受到了疫情影响。中国平安(601318)在一季报中表示,第一季度平安产险营运利润同比下降 23.3%,其主要是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资本市场大幅下跌,总投资收益同比减少。

近年来,健康险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财险公司也纷纷在线上渠道发力推进健康险业务。据测算,短期意健险中互联网渠道规模占比或将接近30%。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健康险线下业务大受影响,更加速了健康险业务线上化进程,而且得益于居民健康保障意识的提升,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利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从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虽然在盈利表现上有所分化,但保费收入均呈现大幅增长。其中,众安在线保险业务收入35.05亿元,同比增长33.7%;安心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1.71亿元,同比增长182.2%;泰康在线则实现保险业务28.07亿元,同比增长233%,保费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保费收入规模的一半。 (本版制图 张乐)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