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十八
图片来源自网络
5月14日凌晨三点,小雨伞保险公司董事长徐瀚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矛头直指其合作了5年的创业拍档、小雨伞保险CEO光耀。在文章中,徐瀚控诉光耀趁其滞留香港之际,移除了自己在公司内部的相关权限,并派人以胁迫威逼的方式,控制了小雨伞保险的财务负责人,占据公司财务章和营业执照。
小雨伞保险随后发布声明称,因公司人事变动安排,正在与董事会和管理层沟通,一切皆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业务正常运营。关于小雨伞保险的人事变动及公司发展方向,公司会与董事会讨论确定后公布。
然而不到半天,剧情却出现了“反转”。目前,徐瀚、及小雨伞保险均已经删除了相关言论。另有小雨伞内部人称,徐瀚深夜发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情绪发作”。
董事长凌晨发文怒斥CEO夺权三宗罪
具体来看,小雨伞董事长徐瀚针对CEO光耀的控诉主要有三点。
其一是擅自移除徐瀚在小雨伞内部的相关权限,致使公司内部出现了信息混乱,大量员工误以为徐瀚已经失去控制权。徐瀚表示,光耀趁其滞留香港期间,利用CEO职权,移除了徐瀚的企业微信和企业邮箱的使用权限。并向公司全员发送了内部通稿,称徐瀚因为个人身体及疫情原因不能入境,经内部董事会讨论沟通,后续将专注小雨伞海外及投资管理,向光耀汇报工作。
其二是利用信息误差,胁迫控制小雨伞保险经纪财务负责人,占据了财务章和营业执照。根据徐瀚描述,光耀在取得了信息差异后,委托两个同事赶赴天津以胁迫威逼的方式,控制了小雨伞保险经纪财务负责人王某。而据徐瀚表示,王某是其在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亲属。事发之后,这位同学曾要求徐瀚解释,小雨伞为何要非法扣留他人,限制其人身自由。
其三是借讨论公司事宜要求召集董事会,趁机发难要求改选董事长。徐瀚在文章中称,5月7日,光耀让其组织一次全员董事会,讨论公司业务规划发展和资本运作相关事宜。然而董事会召开后,光耀改变原先预设的主题,提议投票改选董事长,最终所有董事离席。
在徐瀚看来,光耀所做的一切,均为了非法取得公章、财务章、营业执照,然后再逼其辞去董事长。不过据他表示,目前小雨伞保险的公章尚在其控制范围内。
透视小雨伞:
董事长徐瀚疑似未持有股份
天眼查数据显示,小雨伞保险经纪公司成立于2013年,拥有全国保险经纪牌照,注册地位于天津,注册资本5千万。
小雨伞保险经纪的前身为万贝国际保险经纪(天津)有限公司,后者于2017年被深圳木成林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100%股权,并更名为小雨伞保险经纪。目前,小雨伞保险经纪由深圳木成林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
深圳木成林科技有限公司由徐瀚、光耀等人于2015年1月创立。资料显示,当前,该公司的董事长为徐瀚,法人、CEO为光耀。需要注意的是,从股权结构来看,深圳木成林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光耀,其持股比例达24.11%;而董事长徐瀚,则并未出现在公司股东信息一栏。
不过,在本次发声中,徐瀚特意强调,其人事变更需要得到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经纬中国和天士力(600535,股吧)资本的书面同意,三家机构对其人事变更拥有一票否决权。
从公司的融资历程来看,上述三家机构分别参与了深圳木成林科技有限公司的A轮、B轮融资。其中,2015年12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了公司A轮融资;2017年,经纬中国和天士力资本参与公司B轮融资,金额达1亿元。经计算,三家机构目前合计持股比例为37.2%。
5年拍档“反目成仇”?
徐瀚、小雨伞均已删除相关言论
5月14日上午8点,小雨伞保险发布声明称,因公司人事变动安排,正在与董事会和管理层沟通,一切皆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业务正常运营。关于小雨伞保险的人事变动及公司发展方向,公司会与董事会讨论确定后公布。
在小雨伞保险发布官方声明后不久,徐瀚在社交媒体上删除了此前发布的相关言论。同时,据小雨伞内部人透露,徐瀚此前深夜发文炮轰,主要是因为“情绪发作”。这一点,从其文末提到要“辞去小雨伞保险执行董事职务,去陪在英国读书的女儿”就可以看出。
资料显示,徐瀚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并曾在美国杜克大学交流访问,拥有丰富的海外金融保险工作经验,在医疗、金融、体育等行业连续创业,曾提名香港十大杰出新青年,亦是深圳高级工商管理研究会发起人。
而光耀则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跨界修习经济学、计算机,曾任腾讯产品总监,带团队在社交、增值服务、电商等多个业务方向取得不错成绩。
当熟悉商界金融的徐瀚,遇见了互联网出身、擅长流量运营操作的光耀,两人开始筹划如何将金融与保险结合在一起。
于是2014年,徐瀚和光耀以及同样出身于腾讯的韩立炜组成核心团队,创立了深圳木成林科技有限公司,并在随后推出了小雨伞保险特卖平台。平台的定位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为不同人群设计专属的保险产品。
乘着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东风,近年来小雨伞业务规模迅速扩张。然而经过5年的共事,昔日并肩奋战的拍档,最终却因管理权争夺而“反目成仇”,不免令人唏嘘。尽管根据最新进展,双方似乎已经“握手言和”,但本次事件对小雨伞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恐怕并非一句“和好如初”就能够完全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