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下午,G15沈海高速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的高速路一油罐车爆炸冲出公路,波及周边房屋及车辆,造成多人伤亡。
温岭事故让危险品货车的风险管控、保险保障的重要性,再次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作为一线人员,平安产险危险品货车保险员刘猛表示:“我认为事故发生之后监管部门对于整体市场管理将更加严格,在车辆批复及危险品管理上将更加谨慎,风险将得到更好控制。”
目前,货运险下保险保障产品有危货承运人责任保险,单台车保障限额高达千万元。公开资料显示,道路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保险是保障危险货物承运人的法律责任的保险,一般由货物责任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两部分组成,投保人可选择投保,也可同时投保。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合法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承运人,均可作为被保险人。
危货承运人责任险必备
初入平安产险的刘猛,成为了一名危险品货车的核保人员。他的主要职责是对投保标的信息进行核实,对可保风险进行评判与分类,进而决定是否承保、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
在危货承运人责任保险中,对于损失赔偿主要为货物的损失以及造成的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可附押运人员保障责任。对于保险责任,涵盖了危货承运人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火灾、爆炸;运输车辆发生碰撞、倾覆;碰撞、挤压导致包装破裂或容器损坏。
平安产险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危货运输在运管处监管及客户的风险管控在运输行业中是较为完善的,而且科技化程度较高。在部分省市地区,危货承运人责任险已经作为承运企业必须购买的保险,一般我们均会承保,但承保条件需结合客户的管理水平、运输路线、保障内容及限额等进行厘定,一般与当地市场保持一致。
根据交通部与原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做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除了基本的车险保障外,运输危险品车险还必须投保一定额度的承运人责任险。
2017年,在核保岗位上工作了几年后,刘猛从后台转前台。他发现,近年来危险品货车的整体赔付向好。原来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原油价格下降,危货原油运输利润微薄,车辆运行减少。同时,随着政府整治力度升级,车队整体风险意识提升,事故概率降低。
人保财险原副总裁王和表示,国家层面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安全问题始终保持高度重视,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强化制度落实和管理提升,包括运用保险机制,解决相关领域的风险管理问题。
根据银保监会下发的《加快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财产保险要支持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发展,发挥好辅助社会治理的作用,完善巨灾保险制度。
2016年,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增速达到20.04%,而财产保险市场整体的增速仅为9.12%,2017-2019年,增速均维持在20%以上,分别为24.54%、30.92%、27.51%。
刘猛坦言,从保险公司角度而言,危险品货车的保险并不是不能做,而是需要细化经营。危险品管理需要专业性强的人员参与,车队管理、政府沟通等难度大,只有专业能力强的保险公司才搞得定。
大数据应用解决风控难题
王和指出,对于现代风险管理,不仅要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更要利用科技手段,强化风险管理。2011年,相关部门就要求新出厂的“两客一危”车辆必须安装卫星定位装置,通过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超速和疲劳驾驶问题。未来,一方面可以运用智能驾驶技术,进行车辆碰撞风险的预警和应急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化学危险品,开发相应探测和预警系统,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据平安产险介绍,目前车载设备、监控(视频/音频)设备、GPS/北斗设备等均已在车辆上覆盖,也有不少第三方软件提供商为运管处及客户提供相应的监管服务。在设备管理、科技化手段方面已经属于运输行业先进水平,能及时反馈驾驶人员的信息、驾驶近况等信息,在有不良驾驶行为时能及时提醒。
但平安产险强调,此类辅助设备仅能做到监管与提示,最终还需要看驾驶人员的责任心和处理极端事故的应急能力。“我们在后续风控中,会增加针对驾驶人员的责任心及防御性驾驶的增值服务。”
2018年,平安产险团体车险询报价系统引入评分模块,帮助承保人员提前预知标的风险。标的风险更加量化,销售团队不再仅凭经验和简单数据去评估车队。从货车的违章记录到司机是否疲劳驾驶,都在系统中自动记录。现在销售人员只需要把车辆信息输入系统,系统就可以自动判定车队风险等级。
刘猛表示,原先由于风险高度不确定,大家不愿意做大货车业务。如今,大数据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风险管控难题。业务好坏、风险高低在合作之前就已非常明确。
在危货承运人保险部分,平安产险建议,监管部门、承运企业与保险人一同搭建一个基于科技监管的5G平台,识别驾驶行为良好的司机与押运人员。此外,与道路大数据结合,选择最优运输时间及最优运输线路,尽可能减少事故对三者的影响。车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优化保险方案(如投保高限额保障),进一步扩大危货责任险保障的充足度。
(作者:李致鸿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