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养老资金投资肩负着为全社会养老金保值增值的重任,更注重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即使在面对相对排名的压力时,也要以完成绝对收益为基础,并且降低波动,保障委托人的利益。
在一系列政策红利的释放之下,养老金融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保险、银行、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纷纷推出各类养老金融产品。而作为资管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可以说是该领域的“主力军”。风口之上,他们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头部的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之一,长江养老近年来在中国太保集团转型2.0战略的引领下,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期。得益于养老保障三支柱业务的并行发展,长江养老管理资产规模已达到万亿水平,投资管理资产规模稳居养老保险公司第一位。并逐渐从区域性的企业年金业务,发展为全国性的养老保障三支柱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专访了长江养老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罡。他表示,近年来,在中国太保集团的鼎力支持下,受益于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红利和全牌照的专业优势,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稳健增长。
截至2019年底,长江养老管理资产规模突破8400亿元,当年实现管理费收入11.89亿元,同比增长45%。
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体系
《21世纪》:养老资金的投资管理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家专业的养老金管理机构,你们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苏罡:相对于一般的资产管理和配置,养老资金投资肩负着为全社会养老金保值增值的重任,更注重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价值投资。
即使在面对相对排名的压力时,也要以完成绝对收益为基础,并且降低波动,保障委托人的利益。在投资管理中,养老金投资更注重大类资产配置;在权益投资上,以发现并持有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股票为主;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充分甄别风险,有效发挥牌照优势,服务国家战略转型目标,同时获取合理溢价。
就长江养老而言,在专业化管理方面,公司设置不同部门对接养老金三大支柱业务的需求;在类属资产方面,公司设立了权益、固收、非标等专业委员会,对不同基础资产进行深入分析;在投研互动方面,持续强化内部交流,优化考核机制,强调专业引领价值。
《21世纪》:目前环境下,各类金融机构都在发力养老金融产品,你认为将来养老金融行业格局将会是怎样的?
苏罡:养老金市场化管理的潜力巨大,有望迎来更多增量资金,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参与到养老金业务中,这是必然趋势。
未来养老金融行业将会形成“养老金积累—市场化投资—养老金领取—养老服务供给”的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各类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参与养老金、养老服务、养老产业领域。
就我们所处的养老金行业而言,当前保险、银行、基金、证券、信托等机构都参与其中,已经基本形成各有所长、协同共赢的市场格局。以企业年金为例,截至2019年底,受托领域保险系占主导地位,投资领域保险系和基金系合计份额超过90%,托管和账管领域则以银行系为主。
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政策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设立、参股养老金管理公司,首家合资养老保险公司已获准筹建,外资机构将加速成为中国养老金融行业的一员,混业竞争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对于长江养老而言,将面临市场竞争逐步白热化的局面,但作为一家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我们已经在服务养老保障三支柱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将深入把握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金客户需求,在养老金投资运营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责任、智慧、温度”的太保服务品牌。
探索服务个人客户的机制
《21世纪》:《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行业和公司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此你们有何想法和行动计划?
苏罡:投资端和销售端都将迎来机遇和挑战。投资端来看,统一了与其他资管机构的起跑线,产品投资范围拓宽,将进一步丰富投资策略;由于面临和券商、银行、基金、信托等机构全方位的市场化竞争,对于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销售端来看,此次新规坚持保险资管产品的私募定位,客户群体拓展至符合合格投资者定义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未来随着上层法规完善,社保储备基金、基本养老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养老资金或有望成为潜在客户,代销渠道的多元化也为保险资管产品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产品发行、交易模式、客户服务方面都可能产生较大改变。
我们高度关注新规带来的机遇,机构客户是长江养老的重要客户群,近几年公司借助个人养老保障业务开始直接服务个人客户,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好服务个人客户的体制和机制。
从目前公司的产品工具来看,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将定位于服务大众;保险资管产品则将定位于主要服务高净值人群,在产品设计、风险偏好等方面有所区隔。
资管新规后各金融业态资管产品趋于同质化,长江养老将继续专注主业,突出养老金管理的特点,充分发挥公司在大类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品种方面的优势,在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上,体现养老金产品的竞争优势,提高产品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
这方面要更加强化风控管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相比,在专业能力、投资认知上有极大差别,我们需要更加严守合规,坚决保护消费者权益,进一步强化风控,并持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养老保障三支柱
布局更明确
《21世纪》: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冲击,站在当前时点上,你对经济复苏和政策走向有什么看法?
苏罡: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各方面政策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经济连续处于恢复改善势头,工业增加值、新开工项目投资额等指标同比已经转正。当前经济生产端恢复速度快于需求端,投资端快于消费端。国内经济的核心矛盾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即外需下行和国内居民消费恢复偏慢,导致总需求不足问题。
政策应对上,疫情发生以来,货币政策已经明显宽松,央行三次降准、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推出1.8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
考虑到经济已经从危机中恢复,以及稳房价、稳杠杆等中长期目标,央行政策重点从宽货币、宽信用转向稳货币、宽信用,预计流动性将较前期有所收紧,但仍维持宽松水平,降准、降低MLF利率等政策工具仍有一定可能继续落地,从而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
财政方面,“两会”确立了“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力框架,接下来预计将以财政政策为主要发力点,货币政策予以配合。
《21世纪》:疫情对行业和公司有什么样的影响?
苏罡:疫情对养老金管理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未来养老金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是资本市场终将重回长期趋势。回顾之前历次金融危机前后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到,即便全球股市回撤50%以上,但两年后主要市场基本能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债市方面,大部分利率债和高等级债在危机中表现强势,高收益债虽然回撤幅度达到25%左右,但仅在半年内就基本收复回撤。
二是养老金行业的发展模式逐步清晰。随着国家针对养老金三支柱各项政策文件的出台,养老金管理机构在服务机构和个人客户方面逐渐体系化。今后养老金产品的大趋势是后端处理复杂精细,面向客户的前端展示简单化、特色化。未来,我们要设计简单易懂、特色鲜明、营销透明高效的产品。
三是养老金管理的科技赋能建设迎来机遇期。养老金市场结构复杂、产品种类较多,需要通过整合人才与科技力量以触发规模效应。未来,行业将积极思考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在养老金管理方面的应用场景。
《21世纪》:在政策、行业等一系列环境变化下,你们有什么样的调整,下一步有哪些行动计划?
苏罡:这两年来,我们在养老保障三支柱业务上的布局更加明确,职业年金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启动,长江养老在已启动的30个职业年金受托人评选项目中,是全部以正选身份中选的5家管理人之一。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启动26个职业年金计划的受托管理。第三支柱方面,发行了首款目标日期型产品和首款净值型产品,还担任了太保寿险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的投资管理人。
在资产端注重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直接运用所管理的养老金资产,通过债券、股票等方式投向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主动发掘优质资产和设立另类保险资管产品,是唯一成功发行设立全部另类保险资管产品的养老保险公司。投了一系列标杆性项目,比如2019年5月,以山东省5号职业年金计划资金投资“长江养老-湖北交投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促成省级职业年金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首单。
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投入上,公司正在打破传统模式,培育数字基因,科技投入较五年前增长10倍。
公司未来将持续优化资产配置模型和投资策略,持续强化权益投资能力。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将重点做好产研互动,将投研策略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构建符合不同风险偏好客户需求的多策略产品库。
坚持聚焦“人才+科技”,加大投入。依靠金融科技,我们可以把优秀的投资经理能力固化在投资平台和管理系统中。
另外,要更加注重风控管理,坚持底线思维,面对实体经济承压和长期利率下行的趋势性风险,以及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偶发性风险,必须加快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常态化机制。
(作者:方海平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