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8000亿车险骤降20%?综改前夜众生相:大公司狂砍中介,小公司坐等政策-保险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8 05:56:4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担心错过精彩内容?把『慧保天下』设为星标吧9月2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最终版《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于9月19日正式实施车险综合改革。届时,新的车险条款、新的费率正式切换,监管向消费者承

担心错过精彩内容?把『慧保天下』设为星标吧

9月2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最终版《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于9月19日正式实施车险综合改革。届时,新的车险条款、新的费率正式切换,监管向消费者承诺的“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也将逐渐显现。

事关全国2.6亿辆车、财产险公司63%的保费,这次车险综合改革注定将改写财险市场格局;时间紧、任务重,目前几乎所有经营车险业务的财险公司都已经将应对车险综合改革作为了首要任务来抓。

9月9日,车险综合改革倒计时10天,市场备战车险综合改革进行到哪一步了?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对于未来又有哪些预期?慧保天下访问不同机构的业内人士,倾听一线声音,了解车险备战情况。

面对10天后即将正式开展的车险综合改革,不同体量机构的人士虽然都表示“很忙”,但具体感受截然不同,大型公司胸有成竹,正准备借此次车险综改赋予的险企差别定价的机会强力“去中介”;中型公司茫然若失,前期改革力度不足,车险业务、中介业务占比高的险企更感脊背发凉;小型险企手足无措,在《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监管明确将给予中小险企一定的政策倾斜,然而这些政策还没出台,车险综合改革就要率先落地了,似乎只剩坐等被大型公司挤占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

总公司

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推动,预判改革前期市场将以激进费用政策为主,监管因素成最大变量

车险综合改革将近,各财险公司总部都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句话“忙疯了”。

车险部、理赔部、客服部、信息技术部……多个部门赤膊上阵。

各系统开发测试、各层级培训、费率测算、定价方案、备案准备、各项管理制度变更、应急预案、宣传准备……相关工作计划已经列出了上百项,打印出来,都有几十页之多。

一家险企的培训课程表也已经密密麻麻排满:车险条款及实务培训、新风险报价系统使用培训、新费率表填报要点培训、渠道应对策略培训、客服部应对策略培训……

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也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车险综改强调服务,服务政策如何制定?针对不同客户的差异化服务该如何开展?收费抑或不收费,该如何区分?私家车一人一车一价的评分报价策略和落地如何实施……

作为大部分财险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来源,此次车险综合改革,注定影响深远,对于大部分险企而言,也没有任何不重视的理由。

就各项相关准备工作而言,尽管忙碌,但整体方向是明确的;市场虽然不确定,但结合以往改革的经验,各公司也能做出一定的预判:改革前期,“激进”仍将是市场的主基调。

按照此次车险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改革后,商业车险产品设定附加费用率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费用空间被大幅挤压,留给险企费用竞争的余地也因此被大幅挤压,但这并不能阻挡险企利用改革窗口期抢占市场份额的决心。基于此,为避免落后,很多公司总部在向分支机构下达指令时都会要求保持“激进”。

“虽然改革后赔付率会上升,附加费用率会下降,但不同地区市场情况差异很大,对于一些承保利润空间较大的区域,在报价和费用政策上还是要保持适度激进。”

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还是来自于监管:改革后的监管尺度会是怎样?报行合一、阈值监管究竟会怎么管?近两年,因为违背“报行合一”等政策,监管先后叫停上百家分支机构的车险新业务,给市场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是银保监会正推进属地监管,各地方银保监局权力进一步增强,各局理解不同、尺度不同,险企各地分支机构必须各自去体会、适应,一些公司在要求各地机构拟定费用政策前,也必须要考虑当地的报行合一政策。

“混乱”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于改革初期市场情况的预判,一方面是由于各公司相对激进的费用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局的监管尺度不一。“对于自主系数,有的局管的严,有的局管的不严,估计报价会比较混乱。”

大公司

提前布局转型,借力使力将加速“去中介”,部分中介或转向寿险

面对车险综合改革,A显得非常从容,他个人发自内心地希望车险综合改革早日落地,这不仅仅因为他就职于头部财险公司,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提早做好了准备。

2020年初,他就已经咬牙砍掉了所有的高费用的、经代渠道车险业务,推动公司全面向非车险业务转型,过程很艰难,负面影响当然也不小——原有车险业务出现了很大缺口,短时间内难以弥补,“没有办法,原来的模式没法玩了,死路一条。”

车险综合改革临近,他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广直销渠道,包括电销、网销、交叉销售等,扩大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去中介”。

财险行业喊”去中介“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在此次车险综改才迎来真正的机会。根据相关政策,商业车险保险费=基准保费×费率调整系数。其中,基准保费=基准纯风险保费/(1-附加费用率);费率调整系数=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另根据《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将逐步放开,第一步,将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至1.35,第二步,才适时完全放开。

“此次费改的核心就是低价低费用,高价高费用,这给了保险公司差别定价的机会,公司‘去中介’的策略才能得以正式落地。相对于中介渠道,直销渠道价格更低,信息透明的情况下,客户一定会更倾向于通过价格低的渠道来投保。”A如此表示。

他承认,车险综改,注定会让部分中介陷入困境,甚至从市场上消失。“没有车辆后期服务的中介基本没法玩了,部分专业代理和经纪公司会逐步退出车险市场;保险公司做车险业务的业务员估计也会变少,因为保费少了,他们的收入会下降,原来还可以依托代理公司或经纪公司,未来就很难了。”

他预计,很多曾经以车险业务为主的专业中介公司会向非车险业务转型,乃至向人身险业务转型。

中型公司

前期转型不彻底,高费用中介渠道车险占比仍高,短期难以适应新市场

省分公司的各种培训紧锣密鼓,B——一家中小险企分支机构负责人,却依然感觉迷茫。

前一阵子他还在忙业务冲刺,没有时间去系统思考这些问题,但现在“已经冲不起了”,剩下的业务不多,可续保的基本都已经续保,剩下的都只能等到综合改革落地之后再进行,改革,成为他必须面对的一个话题。

他所在的公司严格来说并不小,算是一家中等体量的财险公司,但他觉得在市场上,除了“人太平”三家能称之为大型险企外,其余的都是小公司,所谓的第二梯队,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品牌价值。

他苦恼的是,由于业务转型不及时,公司目前的车险业务占比明显偏高,且多数都是通过经代渠道而来,公司一直试图推进其他渠道的发展,但收效甚微,“说白了,以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费用,靠费用换市场。”

但现在很明显,过去的那一套行不通了。车险综合改革一旦落地,预计全国车险整体规模保费将降低20%左右,对于车险业务占比高的企业来说,阵痛将分外明显。

“预计未来大公司确实会像媒体推测的那样,会越来越好;中型公司会很尴尬,品牌价值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渠道也不成熟;个别小公司或会更灵活一点。”

车险综改即将,如何在短时间内,降低车险业务占比,提高非车险业务占比,降低对于中介渠道的依赖性,桩桩件件都如同大山压在他的身上,但他迄今没有梳理出头绪。

迷茫的或许不只是他,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车险保费收入8189亿元,占到财险保费的63%,车险仍是大部分财险公司的主营业务,对于这些险企而言,车险保费收入的下降,无疑将带来更大的影响。

小公司

综合改革快速落地,直面市场洗牌,车险份额被蚕食命运似乎难以阻挡

C是一家险企的高管,面对车险综合改革,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悲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中小公司,面临洗牌。”

其实在车险综合改革之前,很多中小公司都曾谏言推迟改革,给中小公司更多的准备时间,一定要改革的话,也希望能给中小公司更多的保护和倾斜,“否则,改革就是对中小公司的屠杀,就好比不同量级的拳手参加同一个拳击比赛。“

要不要给予中小公司特殊对待一直是行业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按照现行的监管规定,同类型的保险公司基础配置标准都是相同的,要想满足监管要求,一家新公司只要开业,总部人力基本都已经达到百人以上,导致险企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为摊薄成本,只能努力扩大业务规模,以至于大多数财险公司最终都走上了相同的发展模式。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只有给予中小险企特殊的政策倾斜,才会真正的丰富财险市场供给。

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士认为,中小险企不能总是寄希望于监管政策倾斜,更多还是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

其实监管对于中小公司的特殊情况是已经有了充分考量的,9月2日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

支持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的创新产品。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中小财险公司优先开发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商车险产品,优先开发网销、电销等渠道的商车险产品,促进中小财险公司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财险市场体系。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相应的鼓励政策尚未正式落地,中小公司尚无法感受这种政策倾斜的好处,然而车险综合改革已经要正式落地。

这让不少中小公司人士感到悲观:“改革的结果只能是中小公司退出市场,车险成为寡头垄断——这与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结果背道而驰。”

甚至有人士预计,如果长期不能盈利的话,估计不少中小公司股东会选择退出,转让财险公司股权的情况或许会大大增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feedAv{ margin-top: -250px!important;transform: scale(0);}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