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19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 黄蕾)受疫情影响及政策的持续刺激,今年以来商业健康险逆势爆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为6666亿元,同比增速17.42%。这一增速不仅位居所有大类险种保费增速之首,而且比整个保险行业前三季度保费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
健康险业务保费增长提速,结构也在优化。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获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期开展的一次行业内部调研显示,今年以来,健康险业务在市场集中度、险种及渠道增长结构方面均有所改善。
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调研中反馈,目前健康险的业务结构仍以疾病保险为主,并且市场高度集中,但从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来看,医疗险高于疾病险,护理险也获得较快增长。
在政策、监管、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结构等宏观利好环境下,商业健康险无疑将成为“蓝海”。从政策环境来看,今年上半年,事关健康险发展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行业继续面临政策利好环境。多个文件将健康险摆在突出位置,并勾勒出“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达到2万亿元”的蓝图。
从需求端来看,健康险的消费人群不断丰富,随着消费者保障意识和行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健康险的服务对象正从“健康体”向未通过体检的“非标群体”延伸,产品偏好向长期化、保障型、综合型发展。保险消费线上化进程加速,对健康管理服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要求也愈加丰富。
供给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来自多家保险公司的信息显示,这些险企正在研发针对细分人群、带病人群、特殊病种的个性化产品,并逐步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等纳入健康险保障范围。健康险开始从高杠杆产品向具有服务属性的综合性产品过渡。
“在健康险业务提速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光要‘面子’,更要有‘里子’。市场仍存在产品供给能力不足、专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互联网业务发展存在瓶颈、健康管理及长期护理服务标准尚不统一等问题。”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负责人在谈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提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此外,在健康管理和长期护理领域,有多家人身险公司正在探索建立保险业自身的等级评定、机构评级、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服务价格、资质、质量等方面的数据库,规范市场行为,提升服务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