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兰香
2012年的债券市场一片繁荣,创新和扩容不断的景象能否在2013年延续?从监管层的表态和宏观环境的变化来看,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一方面,债券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去年金融脱媒和监管竞争带来债券市场规模的急速扩张,而在监管层鼓励证券基金业创新的背景下,市场各方对2013年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更是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扩容是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合力的结果,未来这些因素仍将发挥作用,扩容势不可挡。
仅从发展最快的信用债而言,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上报待批的企业债券有数百家之多,同时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融资工具发展势头良好,ABN(资产支持票据)、PPN(定向发行票据)、超短融、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区域集优等产品更加成熟,加上固定收益类的基金、理财、资管等资金规模仍将快速扩容,可以预见债券市场规模2013年仍将持续增长。
不过,与去年的“爆发式”状态相比,2013年信用债增速可能放缓。
据中金统计,2012年非金融类信用债净增量2.15万亿,年增速达63%。其预计2013年非金融类信用债净增量继续维持50%以上增速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会低于2012年,小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净增量大约在2.2-2.35万亿。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放松给予市场参与者更大自由度,也提升了市场参与者的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市场人士预计,创新产品将在2013年更加成熟并不断增加。
可以预见的是,利用创新的资管、基金等产品设计进行产品销售的模式创新将成为市场趋势。如券商资管规模的扩大为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债等传统投资者不太青睐的高收益、高风险产品开辟了新销售模式,将充分体现出券商在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推动市场快速增长。
但债券市场分割与多头监管仍然是困扰创新的主要问题,如中小企业私募债就因为受到投资者范围的局限而有些“叫好不叫座”。债券市场割裂问题久已有之,在多头监管的格局下,未来债券市场发展不平衡、投资者结构单一带来的风险聚集等问题或许将更加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已经有多家基金和券商正在研究、探索开发跨市场债券ETF产品和在交易所发行银行间债券的存托凭证,而这两种产品创新均可实现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绕道引入交易所市场进行交易,能够向交易所市场注入丰富的固定收益类交易品种,同时也能间接扩大银行间市场的投资者群体范围,并部分转移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集中持有风险,从而有望部分缓解债券市场割裂的问题,促进银行间和交易所两大债券市场间的互联互通。
在债券市场扩容和创新仍将不断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市场的自身判断亦显得更加重要。2012年,尽管债券市场整体为牛市,但并未“鸡犬升天”,部分行业或部分区域债券仍存在销售困难或利率偏高的情况,这体现出投资者行为逐渐市场化。而在供给不断增长、企业资质分化更加显著以及交易品种更加丰富的2013年,投资者自身的市场判断就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在监管更趋于市场化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对债券产品规范运作的监管亦将加强,规范管理将与创新发展并驾齐驱。如发改委在2012年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通知以加强企业发债过程中信用建设、强化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管理等;在城投债大扩容背景下,去年底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决定,对于融资平台类(基础设施类)企业,只接收省级、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副省级(含)以上发行人的项目,除此之外的暂停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