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茜 伦敦报道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中国电商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本土电商平台迅猛增长,跨境电商也积极进取国际市场。英国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商正从朝气十足的青年走向壮年阶段,中英电商行业有可相互学习借鉴之处。
在英国创立并运营独立电商平台I K International的华人企业家寇文超告诉记者,国内大型电商平台的发展,不仅在让国内消费者获得了性价比高的商品和便捷的服务,也正通过一些对外销售平台,例如Aliexpress(阿里速卖通)将双“十一”概念拓展到海外市场,在俄罗斯、巴西等市场已经有较大影响力,在英国市场也有一定用户。
从事中英跨境电商业务的虞伟说,跨境电商的发展给中国产品开拓了海外销售渠道,跨越了地理距离、文化差异、政策资源等问题,把中国产品直接卖给英国顾客。这种方式使中国卖家可以直接面对国外的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优质自有品牌在海外市场建立认知度。
中国电商的产品多样化、物流速度和运营效率是中国电商发展优势的共识。寇文超说,中国O2O(线上到线下)方面很值得英国同业学习。例如说在英国叫外卖,不可能在不同餐厅订餐然后一起配送给同一用户,但在中国就能实现。团购方面,在英国Groupon买了优惠券之后,需要预约才能用来消费,但在中国就可以直接在商家消费后用团购券或者当场扫描团购券的二维码,来获得消费优惠。
英国电商市场目前主要由亚马逊和易贝两家综合性电商平台垄断,还有很多本土垂直电商。英国本土没有大型综合性电商平台,这一点无法与中国相类比。但英国的垂直电商非常发达,服务和产品都很有特色,其能够在与综合性电商平台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在于具有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牌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在英国做电商并不具备两头优势,由于市场小,销售端没有规模优势;由于人工等成本高,生产端没有成本优势。再加上亚马逊、易贝都是来自美国的英语互联网平台,进入英国没有语言和使用习惯等方面的障碍,让英国人觉得使用国际电商平台的成本要低于本土自建平台的成本。因此,英国本土电商并不发达。但是英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是品牌优势。作为很多国际大牌的发源地,英国市场有其自身独有的活力。大品牌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商网站,通过网上销售拓展自身销售渠道,这也使得网店成为实体店的补充,而不是相互挤压。
英国Interlink海外仓公司经理戚勇强认为,电商行业一定要做品牌,销售一件商品的价值应来源于品牌,而不是纯粹从便宜的进货渠道来获得利润。他说,中国产品要立足市场还是要做品牌,要能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增加附加值。中国电商的发展应该跟中国产业的升级、工厂的发展、制造业的成长结合起来,应该形成强强联手的局面。通过电商助力企业形成优势,建立长线品牌,即便电商有朝一日做不下去,回到实体也有品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