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一场雨过后,笼罩在济南上空的雾霾渐次退去。提起七天前开启的双十一购物狂欢日,快递员小姜松了口气,最忙碌的时光已经过去,如今他的快递量一下子减少了3倍。小姜是河南人,两年前来到济南成为京东华强站的一名快递员,历山路到文化东路中间这片是他的“地盘”。听上去面积不大,其实已经足够他每天早出晚归了。尤其今年双十一那段时间,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忙到没时间吃饭……11月18日下午,天刚黑下来,他的快递就已经配送完了。这是很平常的一天,但这一天算下来,他还是打了123个电话,接了70个电话,发了80条短信。而他只是这个群体的一个缩影,他们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偌大的城市相比也许会显得很渺小,却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要连接点。 文/图记者刘云鹤
我摸这个锁比摸儿子都多
哐哐哐,小姜飞奔下楼,一个小商贩站在窄巷子的一处平台上,两只手背在后面,俯视着眼前的三轮车,不耐烦地喊着,快点快点,赶紧把车挪走。平台比巷子高几米,几个小商贩在上面做生意。小姜一脸歉意地边开锁边将未送出的货物装在车厢里,然后快速地将锁锁上,这个动作每天重复几百次,闭着眼睛都可以完成了。“我摸这个锁比摸儿子都多。”
小姜今年28岁,来自河南,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两年前一家三口来到济南。
他骑的是一辆绿色的电动三轮车,后面是一个封闭式的红色车厢,车箱后面写着挪车电话。刚拐出这个窄巷子一段手机铃声传来,“我们结婚吧,把你的幸福交给我吧……”小姜有点不好意思了,接起电话,原来是客户催快递,刚给客户解释完挂了电话,这时突然从另一个路口拐出一辆小轿车来,幸亏小姜反应及时,紧急把车头拐到了右面,避免了擦碰。
稍微缓了一下神,他问:“这个好听吗,是上次一个亲戚结婚,我回老家参加婚礼时听到的,后来觉得好听用作了手机铃声。”小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度过,平时并没有闲暇时间听音乐,不过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有时候流行什么歌,路边的各个店面就开始放,“这样就知道最近流行什么了,我也是个赶得上潮流的人。”“毫不夸张地说,这一片有几个垃圾桶哪里有厕所我都一清二楚。”小姜说。18日那天,上午10点多见到小姜,一直到下午5点,除了中午停了10分钟吃了一碗5块钱的面,没见过他上厕所,也没见他喝过水,一整天都是在打电话、接电话、发短信、爬楼、送货、上门退货。而这10分钟也是为了照顾我才放慢了吃饭速度,要是平时都会让老板在面里加凉水,5分钟解决掉。
小姜称,现在总算可以喘口气了,双11刚过的那一周时间里,忙到没时间吃中午饭,忙到第一次送错货。“其实从10号就可以感觉到快递成倍的增多,最忙的几天集中在13、14、15日,14日算是顶峰,那一天打了有400多个电话,接了300多个,短信也将近300条。”
他说自己这还算少的,有些快递员1天送1000多单,你想都想不出忙成什么样。
有些收货人名是打死也喊不得的
这次双十一,他送的货物里学生的占了三分之二,因为学校里面不允许快递车辆分头送,所以快递都集中摆放在一个地方,等学生过来取。“这样我就得一整天耗在学校了,为了不耽误其他的客户取货,老爸专门从河南赶过来帮忙,他守着学校里取快递的点,我就去送货。”12、13日正好是周末,那两天全家齐上阵,孩子也跟着来了,因为没人看,“甚至在那几天,我还带了两个干兼职的当帮手。”
小姜说这有什么惊讶的,他指了指边上挨着的其他快递员说,那几天都是全家齐上阵。“什么名字,电话是多少。”小姜快速又熟练的边取货边与顾客交流。这时来了一个姑娘,小姜问什么名字,姑娘支支吾吾了半天,说“小蓝天”,小姜说请签一下名取货,姑娘问签哪个,两人相视一笑,小姜回答,真实姓名。
有一次去一个公司送包裹,包裹上写的收货人姓名是“西门庆”,这让他又犯了难,这怎么喊,可不能直接叫人家西门庆吧,于是他站在收货人的办公室门口犹豫了一会,索性喊快递来了,“谁的快递,谁的快递来了,”不巧的是办公室人多,他每喊一句都有人问是谁啊,是谁啊,到底谁啊,逼得小姜没办法了,使出浑身的勇气憋出了一句“西门庆”的,办公室的人听后轰的一声大笑,所幸收货人没恼,笑嘻嘻地跑出来,手指放在嘴唇那,“嘘,低调低调,”并告诉他以后来送快递直接放在办公室桌子上就可以了。小姜说他这是幸运的,一次有个同事也是去一家公司送快递,把收货人的名字念错了,把“刘梓良”念成了“刘心凉”,加上那人办公室同事起哄,“还心凉呢,心真是凉了。”那个客户可能觉得脸上挂不住当场就发火了,“你能不能看清楚再说,就你这样的服务态度吗?”害的他那个同事道了半天歉。
可是有些收货名是打死也喊不得的。“许多客户填写收货人时都喜欢用昵称,比如有些神经病啊,老婆之类的,我能喊么,我喊人家老婆,人家不打死我。”小姜笑着说。
在快递集中摆放点处,另一家快递公司的配送员坐在板凳上,悠闲地抠着耳朵,要是在前几天哪有坐的地方,快递堆成山,长八只手都忙不过来。
最怕客户要求退货
每当有客户要求退货,小姜总是打一个寒颤,然后在心里祈祷。“我现在这个手机是客户退的货。”小姜一边整理货物一边说。他一共有两部手机,一部是公司统一配的,另一部是一个客户退的货。当时手机到客户手里后,对方称手机外壳有缺损,死活不要了,小姜说,每次接到这种怕摔怕压的快递都会把它们放在安全的地方,所以肯定不是在他送货的环节出的问题,但是客户一口咬定收到就这样了,“缺损了卖家也不会退货啊,没办法,只好我自己买下来了,还好手机是700多元,不是7000多元。”
有时候反而不是因为钱难过而是因为不信任。
小姜又来到文化东路一个小区,一位客户的门上贴着一个标签:家中如无人,快递请放门口,但是小姜不敢直接放门口。
小姜说,一次有个客户买了一箱牛奶,因为人没在家,所以要求他放到门口,“我放下之后就走了,后来他打电话说没收到奶,没办法我赔了他一箱。”他说,当时觉得挺委屈的,其实后来看监控,他进去的时候拿着那箱奶,出来时手里是空的,客户就是称没收到,公司也不会帮你承担,因为原则上要求货物必须送到客户手中的。
说完小姜又一次上路,绿灯亮了,启动电动车随着车流前进,他感慨道平时也就回站点拉两次货,但是双11过后的那一周里,每天要回站点无数次,不停的拉货,那时候他的电动三轮车不仅车厢是满的,就连车厢顶上都堆得满满的,只好用绳子捆住防止掉下来,那时候行驶在马路上私家车都离他远远的,怕掉下来砸到车。
善意与刁难交织
送快递的日子总是善意与刁难交织。有时真诚可以换来善意,有时却是不对等的,不过所幸好人总是多的。
有一次夏天送快递,他要给客户送6箱矿泉水,客户在六楼,等搬完之后就感觉头晕起来,然后蹲在地上,客户看到问他这是怎么了,赶紧从家里接了杯水给他喝。“有个老教授,是我的老主顾了,很喜欢购物,基本每天都有他的快递,他家住在8楼,每次把快递拿上去之后他都会把我叫到家里喝杯水休息休息。”小姜说,“有一次还留我在家吃饭,说我辛苦,因为当时我还有货没送完,结束后还要回公司汇报情况,直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没想到他一直等到我9点多。”
小姜最害怕的就是被投诉,尽管小心翼翼还是避免不了。公司规定情节严重的比如说没送货上门,会直接将快递员辞退,即使情节较轻,超过三次也会被劝退。“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保证服务质量。”京东华强站的一位负责人称。“这个客户双11期间一次性买了16箱饮料,他想在办公室喝,但是办公室又没地放这么多,所以要求我先送两箱过去,喝完再送,每次送两箱就可以了。”小姜的一名同事无奈地说,“我什么时候送完,一箱得有20盒左右吧。”
下午5点,夜色逐渐袭来,小姜已经把零散的需要派送的货物都送完了,这是近段时间结束的最早的一次,可以去忙自己的事了。“先去接娃放学,回来再给父亲买鞋,父亲10日就从河南老家过来帮忙了,来的时候穿的是单鞋,这几天还没顾上给他买,今天终于有空了。”小姜一边说一边启动电动三轮车,转眼他和他的三轮车就融进了这城市的夜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