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等领导一行在江苏无锡检验检疫局了解e-CIQ主干系统全线平稳运行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苏兰/摄
中国经济网无锡12月12日讯 (记者苏兰)大数据时代,备受社会关切的信息孤岛现象隔绝的不仅是信息本身,也阻碍了经济社会深化改革发展。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重点是打破信息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作为致力于打破信息孤岛的先行者,质检总局率先垂范,经过8年改革图志,中国电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以下简称主干系统)全线运行,趟出了一条独特的强化互联网+质检建设之路。“主干系统经过8年规划研发建设,6个月紧张上线推进,已在全系统35个直属局、868个分支机构全面运行。截至2016年12月8日17时,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共计受理申报超过352.6万批,涉及总货值3778.79亿美元。目前,日均申报单量近6万批,系统运行平稳……”12月9日,质检总局在无锡召开的主干系统表彰大会上发布了主干系统全线平稳运行的最新数据成果。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表示,“主干系统全面上线,实现了数万质检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主干系统建设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技术复杂程度之高,都创造了质检信息化建设之最,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而这一切的背后是质检总局以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为抓手,强化“互联网+质检”实施落地,打通信息孤岛所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12月9日,质检总局在无锡召开的主干系统表彰大会上表彰先进集体。中国经济网记者苏兰/摄
八年改革图志打造主干系统 影响深远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质检总局历经8年奋发有为,打破了信息孤岛,做到了政之所为对接民之所需,为深化供给侧改革趟出了独特之路。
据悉,以前质检总局实施CIQ2000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原有系统的数据业务分散,上下不能贯通、左右不能联通的弊端日益显现。主干系统彻底改变了运行16年的CIQ2000分散式部署方式,打通了分散在各地的“信息孤岛”,构建了全国大集中的业务数据库。
尤其是,今年从4月20日到10月28日,分期分批完成主干系统在全国35个直属局、868个分支机构的试点工作,筑牢了数据基础,全面整合了原来CIQ 2000系统,集中审单,电子监管等18个业务,有效对接了39个专项系统。主干系统建立了以28000多条CIQ代码为基础,1800多条审单规则、1000多条抽批规则、2000多个监控表单为核心的业务规则体系。
质检总局通关司副司长张冬冬介绍说,主干系统运行后,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质检总局各项规范、风险预警以规则指令方式直接下达,实现全国检验检疫监管指令统一、执行标准统一、实施时间统一、执法尺度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确保全国 “一盘棋”,全面构建出入境疫病疫情、进出口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张冬冬表示,除了软件的过硬实力外,在硬件支撑方面,质检总局建成了国务院部委中第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双活”数据中心,可以实现海量数据运行双引擎、存储双保险,实时互备、均衡负载,确保业务不中断。
此次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的全面实施,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实践,看上去只是电子数据代替传统纸质媒介流转传递,实质是从信息化向互联网化的一次飞跃,是深刻影响检验检疫通关业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探索。
创新探索之路从来就是充满艰辛和曲折。“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我们放手大干的强大后盾。在建设过程中,支树平局长亲自部署提要求,梅克保副局长、孙大伟副局长、张沁荣副局长等等领导都亲自挂帅抓推进。主干系统是一个跨部门团结协作的产物。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批上线不久,由于系统不稳定,导致上线工作遇到很大阻碍,刚一上线我们就遭遇了下马威——系统响应慢,前方"掉线"、"堵单"频频发生,基层一线和企业纷纷反馈"不好使",负面情绪一度蔓延。通关司迅速召集全系统专家查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随后,组织专家和企业经过多日通宵达旦的奋战,一举攻破系统"响应慢"问题,经过努力攻关,所有业务模块都能稳定地达到3秒内响应。”质检总局通关司司长山巍回忆起主干系统实施中攻坚克难的过程深有感触。
凡事,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历经8年时间,凝聚了几代党组以及全体质检人的心血。尤其是近几年加速推进,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挂帅出征,重兵布阵,步步为营攻坚克难,有效调动全局力量,通关司开各种攻克难关的碰头会就多达300多次,团队协同作战的精神鼓舞着士气。有的同志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就赶回到大数据整合的一线拼命工作;有的同志,家中老父亲去世,远在千里之外无法尽孝送终;有同志的孩子参加高考却无法陪伴照顾……种种感人的事迹无法一一诉说,此次主干系统全面升级的大会战再次彰显质检人特备能吃苦、别能战斗、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支树平在主干系统建设总结表彰会现场饱含深情的话语令与会者感动满怀。
江苏省副省长张雷对质检总局创新监管方式、打破信息孤岛、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做法赞赏有加,“江苏省去年全省进出口综合超过5400亿元,今年对外投资也增长50%以上。多年来质检总局和江苏省不断深入战略合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质检总局成功建成并上线运行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是质检系统创新监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的重大改革,对我省动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带来重大利好,我省也将抓住机遇不断为全省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作出新的贡献。”打通信息孤岛 “一次报检、一号到底”
凝聚了几代人心血的主干系统如何打通信息孤岛?新系统全面运行,给企业带来哪些什么便利?
山巍介绍称,主干系统对进出口商品实行唯一报检号 “一号到底”的设计,这就等于是拿到了打开精确统计大门的钥匙,实现了全国数据大集中,从根本上解决了对检验检疫业务不能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的问题。最大的便利就是可以改变原先出入境货物需在口岸和属地两次报检的模式,只需根据自身便利程度选择口岸或属地一次报检,报检后电子数据随货物流转到相应检验检疫机构,做到全国范围内"一次报检、一号到底",提高了通关效率,节省了时间。“一号到底”的设计,不但免除了企业二次申报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保证了统计的科学性,避免了统计重复、遗漏等问题的发生,为科学决策提供保障。这样的科学设计真正做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让企业充分享受到便利。
记者来到江苏无锡检验检疫局办事大厅,办理报检进口玩具的报检员小谢告诉记者,“新系统简化了很多流程,以前从录入信息到拿到单证起码要1-2天,使用新系统1个多小时就全部搞定,方便了我们企业。”
作为基层的代理报检员小谢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主干系统大大减轻了我工作负担,过去录入信息后,需要将报检单证根据产品分类分送不同的检验监管处室,审核通过后统一到检务单证部门领取处理好的单证,而这一切在e-CIQ主干系统上线后,均可在系统上完成。”
据介绍,提交报检资料后,通过e-CIQ主干系统在“报检受理”界面调出电子报检数据,审核单据之后,两三秒就完成了“受理通过”操作。随后的计费、收费、通关单打印各节点的系统模块,每一次响应都只花几秒钟时间即可。
“对我们进出口生鲜产品的企业来说,这个时间差是非常宝贵的。”某水产公司负责人何建昆高兴地说。科技业务经理任女士说,现在减少一次报检、一号到底,时间减半,代理报检费用也减半,每年光代理报检费就能节省几十万元。12月9日,质检总局在无锡召开的主干系统表彰大会上表彰先进个人。中国经济网记者苏兰/摄
形成“全国一张网 ” 实现“一体化”历史性跨越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主干系统全面整合了原CIQ2000的18个业务系统和39个专项系统,搭建起业务覆盖全面、业务规则规范、应用集中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对内来说,全系统通过一个信息化平台,口岸内地共享和互认执法监管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多局如一局,促进了“通报、通检、通放”、“进口直通、出口直放”,形成全国“一张网”,推进了全国检验检疫一体化。
对外来说,通过建立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息交互、数据共享,公开标准接口和数据规范,强化跨部门通关协作,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三互”大通关建设,以及国内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支撑。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林世峰解说,以支持厦门“单一窗口”为例,厦门口岸上万家进出口企业通过“单一窗口”进行检验检疫申报,日均各类申报超1.5万单,申报效率提升20倍以上。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冷艳梅表示,主干系统的运行彻底打通了全国通关一体化的“最后一公里”。在主干系统首批上线的京津冀三地,出入境报检业务已全部在主干系统中运行。如某企业从首都机场进口设备转关贵州,报检员可足不出户,仅需向主干系统申报转关货物,即可在首都机场口岸瞬间完成闸口放行,由贵州检验检疫部门一次完成全部检验监管工作,这彻底改变了原来在口岸申报放行后再向属地申报的传统模式,通关时间由原来的5-7天缩短到半天之内。林世峰表示,厦门局攻坚克难,做好与单一窗口的全面对接;创新机制,实现通关再提速。做到方便企业申报,降低企业成本,与海关通过单一窗口共享全口径申报数据,实现了“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次放行率100%。通过全口径数据应用,在开展打击逃漏检,危险化学品和成套设备检验监管,原产地证调查,响应国外质量安全通报和预警。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顾华丰介绍说,报检、施检无纸化可节约大量的纸张,放行无纸化还可大大提升通关放行效率。据估算,江苏全程无纸化的全面推广,每年可为全国进出口企业节约费用5亿元左右。
提速互联网+质检 时不我待 担当使命再出发
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已经成为检验检疫人、外贸人的得力助手。不管是处于沿海大开发前沿的海还是经济活力迸发的长江沿岸;不管是检验检疫机构本身,还是外贸企业、地方政府,都在享受着检验检疫主干系统所带来的便利、高效、快捷,可谓一项改革,多方受益。
面对社会各界的好评检验检疫人有着清醒的认识,“主干系统虽然建成上线了,铺设起了一条检验检疫业务有效管理的高速路,但对于主干系统的运用,目前我们主要还限于"上得去、用得了",离"走得好、跑得快"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刚刚迈出了一步,但是离改革发展的要求离总局党组的要求,质检现代化、“互联网+质检”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优化改进是一个持续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一项永久性的工作.......”山巍总结说。
支树平强调说,主干系统上线运行,是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胜利,下一步还要不断完善、深入运用,充分挖掘主干系统的功能,提升检验检疫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一要验收好。二要完善好。三要使用好。
支树平在肯定了主干系统工作取得的成绩基础上着重强调,全系统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好主干系统建设和上线工作积累的好成果、蕴含的正能量,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质检信息化建设步伐,为质检事业改革发展抢抓机遇、拓展空间。
支树平表示,2015年提出构建“大机制”、搭建“大平台”、整合“大数据”,2016年提出实施“互联网+质检”行动计划,最近局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质检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系统要按照这些部署狠抓落实。
要主动顺应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建立数字化、智能化质检,大力开展“互联网+质检技术+质检监管服务”行动,把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与质量管理、质量分析、质量改进、群众性质量活动紧密融合,与执法监管、缺陷召回、出入境检验检疫紧密融合起来,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与质检工作的各个方面紧密融合起来,走进“互联网+”的奇妙世界,形成“1+1 2”的倍增效应。
“面对未来,时不我待,知难而进,勇于担当”,互联网+质检建设的鼓点儿从没敲得如此急促,站在新的起点,质检人担当使命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