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句大多数80后、90后小时候常听家长提及的俗语。小的时候,还曾拥有过剪报、摘抄的习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知何时起,已经难得提起笔写一次字,曾经的许多习惯变成了键盘上、手机屏幕上的一次次点击与触控,而曾经的剪报本、摘抄本,也都渐渐改变了模样。
在国内,如果我说Evernote,或许你会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如果我跟你说印象笔记,你或许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了。没错,从简单的层面来说,这就是一款跨终端平台的云笔记软件,而从复杂的层面来讲,它除了是一个工具软件之外,似乎在用户的实际使用中,它也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用户间记录、分享知识的平台。
3月23日,一场以“记住你想留住的”为主题的印象笔记分享会在北京召开,现场请来了多个行业依靠灵感、创意生活的从业者来分享自己对于“记录”的心得,其中包括编剧史航、脱口秀译者谷大白话,牛奶咖啡主场KiKi富研以及WABC创始人苗世明、腾讯研究院助理院长程明霞等,这些在各行各业努力着的人们,恰巧有大部分人也都是印象笔记的用户,他们在现场生动形象的分享了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如何利用印象笔记快速的记下每次灵感的迸发,并且是帮助用户真正的记住这些灵感。
目的何在?从记录到记住的转变
细心的朋友一定发现了,前文中我在形容印象笔记的时候,最开始用到了记录,随后用到了记住!这两个看起来相似的词语,却描述了印象笔记不同的功能。单单是记录下来一时兴起的“灵感”,这很多工具都可以做到,比如你随身携带的实体笔记本、手机内自带的笔记本功能等等。但是,这些工具往往只能帮你进行信息(甚至是知识)的记录,当你记录的条目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这些记录下的信息(知识)并不方便应用。
这时,像印象笔记这种可以帮你“记住”的软件优势就可以凸现出来,比如:通过标签、关键字随时寻找、调用你之前记录下的信息(知识);经过用户本人授权后,将一些信息(知识)与其他用户进行分享与交换,从而通过知识的碰撞获取更多的全新的信息(知识)等等。这些功能都是帮你更好的记住你记录下信息的过程,让你记录下的每一条信息(知识)都可以得到极好的利用。
这种差别其实就像编剧史航在分享中提到的读书的感觉一样,他表示,一本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内容,但能与你发生关系(对你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就那么几点、甚至几十点,如何把他们变成自己的,你就真正的是读懂了一本书,而不是简单的看过。
同理,对于信息(知识)的记录只是收集的第一步,你把它记录在属于你的笔记中,但这时,它还不是你的,也就是如果你不再去翻动它,你甚至在一段时间根本无法想起自己曾记录过这些信息。所以,笔记的真正意义,就像这次分享会的主题一样,“记住你想留住的”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环境如何?知识不再单纯的改变命运
会后采访中,印象笔记CEO唐毅的一句话让笔者深以为意。“知识不再单纯的改变命运。”在本次分享会之前,印象笔记的团队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深度最广的用户调查,调查团队去了全国12个城市,与印象笔记的用户共同生活了一天,对他使用印象笔记的体验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发现了一些整体用户使用习惯环境的变化。
正是通过这次定量、定性的研究,唐毅才得出了“知识不再单纯改变命运”的观点。当下,随着获取信息的方式的灵活化、多样化,人们得到的信息(知识)也都越来越呈碎片化的形式展现在广大用户的面前。因此,知识泛化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当下谈及的“知识”,早已不在单纯的是从课堂上老师教授的那些。那什么才是当下的知识呢?打个比方,比如你喜欢茶文化,那所有关于茶的信息,对你来说都是有用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并不一定就是要改变你的“命运”,而是它只要让你感到快乐,那就是你想要留住的知识。
所以,未来,印象笔记将会在原有功能、特色不变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保持现有格调不变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多碎片化高价值信息。然而,这些改变,并非是印象笔记主动做出的,而是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进行改变的。采访中,印象笔记CEO唐毅提到最多的词语就是“以用户需求出发”,无论是未来的发展、还是研发的独立、还是“再出发”的方向,一切改变的核心,都在于用户使用习惯、使用需求的改变。
未来如何?独立的再出发
本次,印象笔记宣布了“再出发”。那什么是再出发呢?唐毅表示,再出发只是在现有优秀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前进的步伐,调整整体发展的方向。随着大环境的整体改变,目前正是印象笔记以一个更加本土化的形象再出发的最佳时机。然而对于独立,唐毅只是在说,印象笔记未来会在Evernote的基础上,以中国用户的使用需求为核心,进行深度定制化、本土化的单独产品定制,以便为国内用户提供更多、更好、更适合的服务。比如针对用户在对外共享、软件内的协同使用等方面的需求;对于信息获取、发现的过程更加智能等等一系列的需求,这都是独立进行研发后更容易提供给用户、改变用户现有使用体验的全新功能点。
至于未来印象笔记可以独立到什么程度?唐毅表示目前还不是说的时候,印象笔记仍在积极地准备当中,不久,会在另外一个时间与大家进行沟通。不过现有的老用户也不用担心,唐毅保证,未来,你仍然可以通过现有账号进行登录,你目前的信息还都是你的!
经过本次分享会的体验,笔者发现,印象笔记早已不再是人们眼中一个单纯的云笔记APP,它未来想做的是用户的“外脑”,也可以叫“第二大脑”。用户在里面记录的、获取的都会是对于用户本身来说最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这种信息的获取,在未来必然是跨行业、跨地域的。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并非那些“令你痛苦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你想要看到、你迫切得到的“让你感到快乐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