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蔡洪平:人类文明史就是新材料的进化史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7 11:54:2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新材料是推动人类文明和当代科技进步很重要的东西。”8月11日,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在由厚益控股和《财经》(博客,微博)杂志联合主办主题为“共享全球智慧 引领未来科技”的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上如此

“新材料是推动人类文明和当代科技进步很重要的东西。”8月11日,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在由厚益控股和《财经》(博客,微博)杂志联合主办主题为“共享全球智慧 引领未来科技”的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上如此表示。

蔡洪平从投资角度谈到了对新技术商业化的现状,“投进去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远远超过我们的投资周期。我们从投资时间的有效性和技术材料研发和商业化时间来看,是不成正比的,这是第一个很大的瓶颈。”

(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 (汉德工业促进资本主席蔡洪平)

以下为发言全文: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新材料的进化史,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等等,下一个时代是什么?很多说法都有。

我有两个问题,我们作为一个投资人、商人,我们看到两大问题怎么解决,这是大家需要讨论的。新材料是推动人类文明和当代科技进步很重要的东西。

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我们在投的过程中,凡是我们想投一些新的材料公司,我想我要不要跟科学家走,我永远要听他们说什么,但是我真的不愿意投什么,因为这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举个例子,很多例子可以说明,现在半导体材料的硅,现在形成的砷化钾等等,这个是新的有前景的东西,投进去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远远超过我们的投资周期。我们从投资时间的有效性和技术材料研发和商业化时间来看,是不成正比的,这是第一个很大的瓶颈。

第二,很多的新材料。我再举个例子,我去年还大胆在旧金山坐了一次无人驾驶车,上了101高速,开到80迈的速度,停下来一看根本没法用,这就是人工智能。后来开玩笑说人工智能听他们说可以,讲故事可以,一旦投资一定死的,这是我们从商业角度。

但是这样对科学家不公道,他们做了很多贡献,那个车开完以后,上面雷达扫射,下面芯片处理,后面已经烫的不行,三分之一的电都被计算烧掉了,先不说多贵,有科学家告诉我他们正在做14纳米的芯片,可是14纳米的芯片做出来以后,谁帮你留片,排留片要排半年以上,而且这么小的规模可能也不够,为什么帮助你做留片,甚至真的要跑上动态的,在160多个无人驾驶的场景下,计算各种不同场景的结果和算法出来,14纳米都不够。

后来有几个科学家很好,发明了扫射的时候固定的楼房和树不需要扫,只是动态的物件,对车发生危险的扫射一下,所以变成了小雷达。但是这些都需要新材料的跟进,都需要芯片。所以我看比如说芯片14纳米、7纳米,但是真的投进去看不到边界,这是我们蛮苦恼的事情。

第二,是一个法律瓶颈,怎么样能够商业化推动新材料的应用,这是我们对科学家唯一做的事情,否则很多科学家出来的东西,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跟我说过去很多新科技没有被应用就淘汰了。没有被验证的东西可能没有生命力,最后的效果是要检验你对社会的贡献和应用的可能性,这个问题是要解题的。

另外,有些科技理论出来以后,计算瓶颈没法解决,怎么样做生产就是一个问题。现在说到14纳米,我看光科技都要做很大的调整,有的几乎超出人的极限。我在德国看了一个做半导体光科设备的一家企业,最后怎么做成功产品,里面最要命的两个问题是,一个是稳定性,还有一个是合格率。这个稳定性不解决、合格率不解决,没有一个商人会用你的。

我的家庭是做化纤的,碳化过程中的均衡度,96%的合格率,这家江苏的企业做出来了,800T也做出来了,700T也做出来了,1000T也做出来了,合格率只有60%。所以那个老板在三年前见我的时候说不敢晚上去卫生间,12点以后去了卫生间就睡不着觉,他已经投了几十亿元进去。

中国对新材料的研发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是合格率需要解决,这个跟设备有关,跟IP有关。第二个是可靠性要解决,精度要解决。报纸上经常充斥着院士们报喜,但是在材料上根本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我看了很着急的。他们通常把一个论文以为就是技术,他们把中科院评院士当成待遇,后来很多人跟我说当了院士以后没有成果了,我不相信这句话,但是确实是这样。材料这块在中国的应用上面,特别是在中国,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两周前我看了深圳和宁波的科技企业,我发现今天为止所有的装备都是进口的,比亚迪(002594,股吧)是16年前我一手帮忙上市的,我当时感受很深,当时进入半自动化生产线做出了电池,电池是做锂电池,我们的生产线可以做很不错的电池。在一个月前我参观这家企业的时候傻掉了,他们的电池生产线全是智能化的,没有工人,他们的设备是1000多万美元,没有一家是中国的。今天做电池的他要做811,电池密度很重要,要到280以上,甚至到300以上,最后已经不是人可以操作的,一定要有设备。有了设备以后再往上走,到300以上,我们设备哪里来?我们设备技术跟上也是很大的瓶颈。

技术要跟进,装备要跟进。我投了德国的做汽车轻量化的材料,45秒钟到50秒钟一个零部件就出来,分量比铝还要轻。王传福就跟我说的很清楚,蔡总,没问题,但是我希望你轻一公斤的质量不能增加我30块钱,这个砍就很麻烦,现在车2.5吨是不够的,电池一吨不能降材料,以后可能以后会降,重量1.5吨,所以要把钢铁产品变成化工产品,化工产品要求非常高,这样的话里面材料的要求也非常高。这里面问题来了,用了材料以后,一公斤两千人民币真的不敢用。所以我们一起思考和一起努力,来解决推广过程中的问题,怎么去克服。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