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胡润百富榜》。马云家族以2700亿元时隔四年再次问鼎中国首富;许家印财富缩水400亿元,以2500亿元位居第二;马化腾财富缩水100亿元,以2400亿元名列第三,这也是他自2005年上榜以来第一次出现财富缩水。
马云重登中国首富,主要得益于蚂蚁金服估值上升,马云家族财富增长700亿元。
蚂蚁金服在今年6月8日宣布完成140亿美元C轮融资后,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公司。而恒大和腾讯,则没有这样强有力的嫡系“外援”。
“双剑合璧”的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
2018年2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根据2014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阿里巴巴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股权。
2014年8月,阿里招股说明书披露,蚂蚁金服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金额相当于蚂蚁金服税前利润的37.5%;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阿里巴巴有权入股并持有蚂蚁金服33%的股权,并将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给蚂蚁金服,上述分润安排同步终止。
2011年,马云私自将支付宝剥离阿里巴巴,转为内资公司。如今,阿里巴巴再度入股蚂蚁金服,或许是“时机”已到。
据《财经》(博客,微博)报道,某接近蚂蚁金服人士称,此次阿里入股蚂蚁金服的初衷,是想在蚂蚁金服上市前理顺股权关系。
蚂蚁金服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多次否认上市传闻。暂且不论蚂蚁金服的上市计划,蚂蚁金股华丽回归阿里,已具备反哺母公司的潜力。
今年2月的阿里组织部大会上,提出“双剑合璧”是阿里和蚂蚁金服今年重要的战略之一,两家集团的业务高度融合,互相助力和补位。
尤其在全球化方面,蚂蚁金服可以为阿里的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战略提供支付基础设施。
蚂蚁金服依托“一带一路”积极布局的东南亚市场,人口比较稠密,信用卡体系没有欧美完备,有着巨大的移动支付需求和增长空间。
关于拓展西方市场,蚂蚁金服主要通过中国出境游客来带动。蚂蚁金服与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和商户合作,让欧洲商户支持满足中国出境游客使用支付宝等移动支付。
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表示,菜鸟要建设一张覆盖全球的"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菜鸟网络和蚂蚁金服在全球市场的渗透,将为阿里的核心电商业务在全球的拓展铺平道路,提供支付和物流基础。
弱关联的腾讯各事业群
马化腾13年来首次财富缩水,与腾讯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息息相关。
截至10月11日,腾讯收盘报价267.8港元。相比今年盘中最高价476.6港元,市值蒸发近2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77万亿元)。
Thompson one banker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包括瑞银资管、嘉实资管、摩根大通等在内的302个腾讯的机构股东,合计抛售股票数量达到腾讯总股本的30%。
也因此,腾讯自9月7日开始,截至10月10日,连续22个交易日进行回购,累计耗资额度约8亿港元,也未能止住股价的跌势。
此次发布的百富榜,阿里系共上榜13人,腾讯系共上榜6人。虽然腾讯系排名比阿里系靠前,但榜上有名的腾讯系如拼多多、微信等,对腾讯的业务支持,并没有阿里系紧密。
拼多多2018财年中报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亏损67.75亿人民币元。拼多多更多的是对腾讯流量的依赖,不管是当前的发展阶段,亦或是盈利能力,都不足以反向为腾讯输血。
按照阿里披露的利润分成,可以倒推蚂蚁金服业绩: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一季度,蚂蚁金服税前利润分别为55.6亿元、92亿元和24亿元。
与蚂蚁金服核心产品支付宝分庭抗礼的微信支付,及其背后的财付通,腾讯并未将其单独列为一个业务类型,而是归类到“其他业务”(支付及云服务)。
在主营业务受阻的情况下,腾讯今年二季度其他业务收入174.96亿元,同比增长81%,约占总收入的24%。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认为腾讯金融及云业务的估值可以达到7200亿元。天风证券则给到腾讯金融1200亿-1440亿美元的估值,逼近巴克莱对蚂蚁金融1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万亿元)的估值。
与阿里不同,腾讯各个业务部门间的联系协作并不紧密。
在9月30日宣布的架构调整之前,腾讯采用的是BG(Business Group)化架构模式。事业群依照业务属性,各个组织单元的边界划分非常清晰,减少了业务间的竞争,同时使得腾讯内部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性。
在新一轮架构调整中,腾讯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集合此前内部的所有B端业务,包括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安全、地图、教育、医疗、物联网和智能平台等。
但B端业务对内部协同的要求较高,需要打通数据,资源共享。腾讯过于分散的业务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相互赋能,反而变成掣肘。
或许也是因为腾讯金融与主业务关联不强,在水面下默默发展,所以在估值没有落后蚂蚁金服太多的情况下,比蚂蚁金服低调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