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付艳翠
编辑 | 吴晋娜“数十位同事一起,在公司会议室外,排队等待与公司HR沟通离职具体事宜。然后,一间小屋子,一对一谈话,10分钟解决一个人,签了字就可以交接工作。
近几个月,以上场景在沪江集团里不断上演。沪江离职员工王坤(化名)对铅笔道透露:“
公司在1月初,员工有2465人。到3月6日晚,就只剩1689人。两个月来,整整少了776名员工。3月份6天内就裁掉533人。”
其中,沪江网校口语、留学、学习金融等业务线,均有大比例裁员。武汉分公司,作为电话销售和教研重点,也已集体被裁。其余项目部,如设计中心、动漫组、微信和工具事业部、市场部、基础开发测试部门等几乎全军覆没,仅保留了极少部分员工做基础维护。CCtalk业务的部分业务部门亦有人爆料裁员50%。
走过17个年头,沪江顺利拿到9轮约17亿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互元投资、上海文化产业基金、百度网讯、安徽皖新、为顺资产等十几家机构。如今,这位教育巨头,为何走到“断臂裁员”的地步呢?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6天裁掉533个员工
我们项目部也没了。”说完,王坤在微信上对铅笔道称,裁员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当剑真的落下来时,虽然早有准备,但心情还是有点复杂。
王坤是沪江的一名普通员工,如今,他也成为沪江被裁大部队中的一员。
近日一早,王坤刚到公司就被领导通知,会有人事部门找部分同事约谈。裁员名单,也已经在内部员工中传开了。
在公司会议室外,王坤同数十位同事一起排队等待,与公司HR沟通离职具体事宜。
“一间小屋子,一对一谈话,10分钟解决一个人,签了字就可以交接。” 王坤回忆,裁员效率很高。当天签个字,后续几天过来办理离职手续,就可以再也不用来了。
至于HR与王坤谈话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如何赔偿的相关问题。
裁员赔偿N+1,年假折算为工作日工资,会与年终奖一起,按照终止日期正常发放到工资卡。
就连当月社保和公积金,公司也会帮忙缴。”说到这,王坤有点感慨,沪江算得上是“良心企业”。
对于这次被裁,王坤并不感到意外。
1月30日,有媒体报道,称沪江核心管理层集体降薪20%-50%,沪江取消2018年年终奖,且各业务线均在裁员。而王坤作为公司内部员工,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变化。“
随着沪江上市不畅,在年前,很多人就感受到年后会有这‘一刀’了。”
资料显示,港交所的上市速度一直很快。据瑞恩资本计算,2018年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的152家企业的平均上市速度为67个工作日。而沪江在去年7月就提交了招股书准备IPO。但直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近8个月,上市还没成功。
果然,在1月初的时候,王坤通过公司内部系统,看到公司员工还有2465人。到1月28日,就剩2433人了。之后,每隔几天,公司就会少一批人。
接下来,裁员消息扑来,蔓延进约2500名员工的内网。“1月28日之后的一个星期时间,公司就少了65人;到2月27日,公司就还剩下2260人了,一个月时间,少了173人。”
最“凶残”的是3月份。王坤透露:“3月1日还有2222人,到3月6日晚,听其他同事说,就只剩1689人了,整整少了533个员工。”
通过计算,从1月初到3月6日,沪江已经裁掉776人。王坤进一步透露,“
可能也怕有人闹事儿,内部消息说,在裁员期间,CEO办公室周边,甚至有安保人员巡视。”
对于在沪江的工作,王坤表示,“在沪江工作其实还是挺好的。人性化、扁平管理,这么紧急进行瘦身,可能高层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表示,周围同事们确实心情复杂,有的猜测公司这样做是不是要“倒闭”了,还是走了好;有的觉得公司项目挺好的,还可以坚持;有的就比较犹豫是不是还要留在公司。“但离职员工们对公司没有怨念。”
王坤表示,“
如果沪江能‘重生’,我会很愿意回去的,并且会很开心。”
沪江网校成裁员重点
据王坤介绍,近两个月来,沪江每个部门都有裁员比例,然后由领导们向上级提交裁员名单。“至于裁掉哪些人,留下哪些人,就要看项目的主保方向是什么。比如CCtalk也有涉及裁员,但是核心运营产品都在。”
虽然裁员范围很广,但此次裁员重点在沪江网校。“因为沪江网校业务最多,人员也最多。”
沪江网校的口语、留学、学习金融等业务,均有大比例裁员。
沪江武汉分公司,作为电话销售和教研的重点,也已经集体被裁。其余项目部,如设计中心、动漫组、微信和工具事业部、市场部、基础开发测试部门等等几乎全军覆没,仅保留了极少部分员工做基础维护。CCtalk业务的部分业务部门亦有人爆料裁员50%。
王坤认为,沪江此次裁员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帮助集团提升效率,实现盈利目标。“这次被裁撤的项目,有一些事业部不太赚钱。”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位离职的沪江员工表示,销售方面,日语版块是最好的,所以现在保留了下来。英语、留学,特别是英语这边亏损比较多。Hitalk亏损比较厉害。
对于裁员数据,铅笔道多次试图联系沪江公关负责人进行核实,也通过邮件方式向沪江提出了采访需求,但截至发稿,对方未回复。
王坤告诉铅笔道,公司公关部门也经历了裁员。另外一位接近沪江的知情人士也透露,公司的公关部门已经由原来近20人,变成了个位数。
3月6日,沪江曾针对有关公司将“裁员95%”的消息做出回应,称消息不实,并表达了对裁员和上市的看法。
沪江表示,面对经济寒冬,公司为改善业务基本面,在不影响用户学习体验的前提下,近期针对亏损业务线进行了优化与合并,进一步加强增收减支力度,提升抗风险和对接资本市场能力,绩效考核及岗位优化是公司常规动作,也是保证公司提能增效的必要举措,符合沪江股东、用户和全体员工的长期利益。
此外,回应中表示,目前公司仍在上市进程中,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震荡,影响了香港市场新股发行工作,公司会根据国内外资本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IPO发行时间。
沪江称,针对亏损业务线进行了优化与合并。
沪江怎么了?
现在,距伏彩瑞创办那个以英语学习材料共享为主的BBS社区,时间已经过去17年了。
走过17个年头的沪江,一度获得不少机构的青睐,顺利拿到9轮约17亿元人民币融资。
据招股书显示,互元投资、上海文化产业基金、百度网讯、安徽皖新、为顺资产、汉贸投资、兴旺投资、明世投资、麟毅投资、盘石裕番投资、善达投资、中汇金玖投资、金玖惠通投资、腾云投资、骅先投资、陈丽萍及会凌投资等纷纷成为沪江的投资方。
然而,其招股书中3年12.39亿元的亏损数据,从开始就让外界“看衰”其上市之路。
如今,沪江又是如何发展到“断臂裁员”局面的呢?
为此,铅笔道采访了一位接近沪江的知情人士李强(化名)。他认为,沪江之所以会走到如今的地步,存在诸多因素。“比如,沪江的钱,都花在‘养’销售、做技术和投放广告上面了。”
李强进一步解释,一方面,近年来,沪江更看重广告营销。这一后果就是销售越来越多,广告费用“水涨船高”。“其实也能理解,如果投钱去做营销,是可以计算投入产出比的,如果花了100万打广告,卖出1000万元的课,就赚了。”
在广告营销上面,沪江的花费确实巨大。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达到2.44亿元、3.92亿元和5.89亿元,均超出当年营收。
另一方面,李强认为沪江在技术上的花费确实过多。他分析,“沪江网2017年的技术研发投入为2.3亿元,占总支出41.5%。相较之下,好未来和新东方技术研发在5%-15%之间,刚上市不久的尚德教育研发费用则仅占3%。”
而沪江以往在做的研发项目达59个,包括基础设施21个、智能学习系统11个、大数据技术5个、人工智能技术7个、其他自由品牌课程功能10个和其他CCtalk平台功能5个。
沪江以往在做的研发项目达59个。
凭借在行业内深耕17年,在白领和大学生中间的名气,以及沪江在技术上的深耕,其自有品牌和CCtalk这两大业务都拥有不错的月活量。
数据显示,2017年,沪江自有品牌课程的月活跃用户为978万,CCtalk的月活跃用户为227万,开心词场和小D词典更是超过了500万,频频出现在教育榜下载排行中。以月活用户计,2017年12月份,沪江在中国所有教育技术公司中排名第一。
可惜的是,漂亮的月活数字,未能给沪江带来足够的收益,反而因为技术人员的增加,使得公司亏损。
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度,沪江的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9000万元、人民币1.652亿元及人民币2.3亿元,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的雇员福利开支。2017年12月31日,沪江拥有583名主攻技术及研发的雇员,而2015年12月31日则为357名。
与此同时,李强认为,在众多教育机构扎堆的年代,沪江在名师、课程等“软实力”上还不够强。
李强解释,学生其实是追逐名师的,但沪江网校没有非常多主打的名师资源。反观新东方等竞品,则非常看重“名师”这方面的打造。且在课程方面,因为广告营销支出太多,沪江课件不仅贵,素材资料却并不“新”。“就跟很多学员爆料的一样,内容还是几年前的,有的只是改了个封面。”
对此,有体验过沪江课程的消费者也对铅笔道表示,“沪江收费高,有些课竟然收费几万。但课本资料不精致,讲课也就那样。”
与此同时,有网友还在微博评论称,“沪江听力酷韩语资料很多,但是从大一直到现在,界面五年如一日,内容更新也不及时,都没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正如沪江招股书所说,倘若公司未能持续吸引学员报名参加沪江的自有品牌课程,或未能提高自有品牌课程的学员或CCtalk平台上挂网课程的付费用户的开销,公司的业务及前景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当然,不断的技术投入,对于沪江来说,还是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沪江有一些特色,比如课件互动很好、用app背单词、打卡签到、小组写作业交流等。
对于亏损原因,李强分析,更多是因为销售和技术人员支出过多。
“销售人员好解决,哪个部门赚钱留哪个,哪个人员突出留哪个。”
技术人员怎么办呢?涉及盈利的项目保留,涉及工具类的产品,如听力酷,天天练口语,开心词场和小D词典等,后期其实是可以“放养”的。简单说,就是不需要产品技术人员去进行更新迭代,只需要少数人去维持现状。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工具靠广告赚钱,还能减少一大部分人员成本。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节流’。退一步说,等以后资本环境或者公司资金充裕了,还可以重新招人,拎起来继续做。”李强表示,沪江这次大规模的裁员和业务调整,“其实算是在经济寒冬中上市前夕最理智的自保手段。”
校对 | 李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