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学老师、博士提供专业把关和指导,由文科本科在校生负责科普短视频策划,这样的团队组合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科普火花”?近日,中国科学报社与字节跳动联合发起的“DOU知短视频科普知识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凭借一段59秒的食品知识科普短视频,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本科生科普团队在“出青返蓝编辑部”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DOU知短视频科普知识大赛”是抖音“DOU知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传播局与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刘峰松及10余位专家成员组成的“抖音科普顾问团”,对入选短视频作品进行评审。本次大赛共收到作品1078件,涵盖科学知识、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科研成果四大主题,累计播放量超过3.3亿次。
相比于获得一等奖的另外两家科研单位国家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出青返蓝编辑部”则是一支完全由大学生组成的科普团队。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7名本科生成立了这个知识趣味化团队,在抖音平台看到比赛信息后,他们第一时间联系到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老师胡筱波、博士生王玉栋和研究生陈梦蝶,并且一拍即合,决定用抖音平台传播“食品健康、食品安全”的食科专业理念。
出青返蓝编辑部制作的科普短视频——到底是什么把人变肥了呢?
出青返蓝编辑部获奖的科普短视频“到底是什么把人变肥了呢?”,围绕食品科学专业的微观知识,结合当下人们关注的“减肥”、“养生”的观念,以生活化、趣味化的动画画面表现有关肠道神经细胞、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科学知识,讲述“肥胖”的科学源头。这条用情景动画展示的59秒科普短视频,在一众“硬核”科普短视频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出青返蓝编辑部团队负责人赵文祺认为,他们的作品和同类作品比较,不算严肃,是在理性、客观表达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趣味化内容包装。出青返蓝编辑部的科普短视频的场景设计十分“抖音”,反转、夸张等手法让他们的视频并不枯燥、严肃。“知识生产是为了传播科学理念,所以让大家能更轻松、愉悦的接受这些知识是我们的目标。学传播、学新媒体的人有这个责任去将科学知识趣味化。”赵文祺称。
在科普短视频的创作中,出青返蓝编辑部的博士生团队提供前沿知识点,经过教授的把关,形成有体系的知识点文案。本科生团队则发挥专业能力,结合时事和大众感兴趣的话题,重塑文本切入点,加上趣味化描述和场景设计,形成创意剧本。教授、博士生和本科生,文科生和理科生,高校内部科普爱好者的有机组合,让抖音科普短视频在有理的基础上做到了有趣,产生更大的传播力。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2.9万个,累计发布超过644万条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近6600亿。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一大批科普机构集体入驻抖音,也带动了高校学生参与科普短视频创作的热情。本次“DOU知”大赛的参赛团队包含了“C9联盟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的学生团队,其中浙江大学与天津大学先进机构学和机器人学中心的参赛作品获得“科研成果奖”,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优秀短视频制作机构奖”。
“DOU知短视频科普知识大赛”完整获奖名单
对于高校学生积极参与抖音科普的表现,“抖音科普顾问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提出,“抖音应该专门设立一个学生激励奖,进一步鼓励学生来创作知识科普的短视频。”
据悉,3月21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技馆、字节跳动联合发起名为“DOU知计划”的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并发起“DOU知短视频科普知识大赛”,吸引包裹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员、全国各大高校在校生通过短视频形式进行科普,帮助科学科普创作者利用新的创作与传播模式,实现优质内容与趣味表达形式的结合,让有用的科学知识更有趣,让有意思的形式更有内涵,让优质的科普作品到达更多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