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家乐福后,又一百货巨头混不下去了…-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8 06:35:4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就当公众的注意力还停留在家乐福中国“卖身”上时, 没想到,又一日本百货巨头猝不及防的宣布了关闭中国门店的消息。 6月25日,上海高岛屋官方网站突然发出了一则通知,宣布将于8月25日终止营业。 值得注

就当公众的注意力还停留在家乐福中国“卖身”上时,

没想到,又一日本百货巨头猝不及防的宣布了关闭中国门店的消息。

6月25日,上海高岛屋官方网站突然发出了一则通知,宣布将于8月25日终止营业。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高岛屋在中国开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门店。

这就意味着,高岛屋要彻底离开中国市场了!

更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消息传出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谁是高岛屋”就是“我怎么不知道高岛屋在上海有店”。

这个明明在上海深耕了将近7年时间的百货巨头,竟如此的无存在感。

可见,关店真的是迟早的事!

(一)

高岛屋的历史非常悠久。

其创立于1831年,彼时,创始人饭田新七专注于二手服装及棉料制品的销售。

而在此后的180多年的时间里,高岛屋的业务范围一再扩张,服装、化妆品、珠宝、家居、食品……最终成了基本能满足消费者日常所需商品品类的高端百货公司。

如今,在日本本土,高岛屋拥有着近20家门店,是仅次于“三越伊势丹控股”的第二大百货集团。

尤其是1933年3月开业的日本桥高岛屋,以极具特色的设计风格还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

这也是日本首家被命名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的百货公司建筑物。

而在海外,高岛屋则拥有四家店,其分别位于是新加坡、上海、胡志明和泰国

其中的上海店,是2012年12月开设的。

这让高岛屋成了继伊势丹和三越百货公司之后,第三家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大型百货公司。

(二)

最初,高岛屋对拿下中国市场非常的有信心。

因为日本是中国人旅游时素来爱去的国家。

据日本观光厅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赴日旅游的游客数量达838万人,总消费达约合人民币987亿元,是日本旅游收入的主力军。

且出于对日本货质量的出奇信任,在旅游时,中国人大都会疯狂开启“买买买”模式。

顺势之下,像高岛屋这样的一站式购物中心也受到了中国游客的追捧。

因为在这里,你既能买到想要的高端商品,还能品味到各种各样的日本特色料理。

至于服务也是相当的贴心。

其不仅提供诸如机场配送服务、酒店配送服务,还贴心的配备了会讲一口流利中文的导购。

所以,但凡去过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在给别人的购物攻略提建议时,总少不了高岛屋的名字。

也正是鉴于此,高岛屋于2012年进驻中国市场时,欲以众多日本品牌(不少品牌为首次进入中国)为卖点,并对自己的规划是做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最顶级的购物中心。

在项目选址上,不愿走寻常路的高岛屋并没有选择人流鼎盛的核心商圈,而是将其定在了汇集了众多外籍人士的上海古北富人区。

(三)

事实证明,高岛屋实在是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日本名牌相对受欢迎是没错,但对于外国人来说,能喊得出名字的终究只有那么几个。

且在中国和日本,中国消费者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日本,中国消费者对不够流行的日本品牌有着很大的包容度,毕竟“扫货”主要就是奔着日本商品来的,只要品类对,该出手就出手。

而在家门口,中国消费者只会认可知名的国际一线品牌,越是大众认知度高,耳熟能详的品牌越是受欢迎。

至于那些喊不出名字的日本品牌,往往直接被排除在考虑范围内。

这让高岛屋和其他已在市场站稳脚跟的百货公司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与此同时,高岛屋的高端定位锁定的目标客户群是高收入阶层以及外籍人士。

此类人群出国旅游并不是难事,很多人要不直接飞去日本购买,要不图省事直接通过跨境电商购买。

更甚的是,这家日本百货巨头对营销似乎很不感冒。

在中国这种爱凑热闹的地方,其在开业时,却没有花力气做市场铺垫,也没有举行大型的开业活动,等于白白错失了最佳汇聚人气的时机。

正是在众多不佳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此后其在中国的业绩只能用“惨”来形容。

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12月刚进入中国时,高岛屋设定的年销售额为130亿日元(约8亿元人民币),可到了2013年9月,销售额只有原目标的一半以下。

而在某点评网上,去过的消费者对其的评价也大都是:人少、价格贵、环境不错,很多不熟悉的日系品牌。

这样的印象,也注定了上海高岛屋的“悲剧”,公司亏损程度可谓与日剧增。

据高岛屋公布的信息显示,自2017年起,其业绩期的营业利润为-98万、-114万、-866万人民币。

对于高岛屋来说,既然苦熬了7年都看不到起色,那么主动离开中国市场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四)

众所周知,中国有钱人的与日剧增,他们成了高端品牌的购买主力。

4月26日,麦肯锡发布的《201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额7700亿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平均每户消费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万元购买奢侈品。

这让很多“洋百货”都曾对中国市场摩拳擦掌,试图能在这里分得一杯羹。

然而“外来和尚并不好念经”,

尚泰百货、玛莎百货、梅西百货……再加上眼下的高岛屋。

这一溜串上榜的名字足以说明中国 “人傻钱多”的时代已经过去。

那些想要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的“洋百货”,就必须拿出十足的诚意去贴合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地段、服务、宣传、商品品类……

每个环节都得因地制宜的调整,否则就会面临着满盘皆输的尴尬局面。

对比之下,很多洋品牌却喜欢将过去成功的经验生搬硬套在中国市场,

这注定了它们会无功而返。

高岛屋的离开,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尤其是,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观的愈加成熟,百货公司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鸣金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